作者:康清泉  单位:巴中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4
119

凌晨三点的急诊室,65岁的张大爷又一次因慢阻肺急性发作被送来抢救。而与此同时,28岁的李女士也因为哮喘发作彻夜难眠。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大医院频频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这意味着超过5000万人正遭受着呼吸困难的折磨。

“很多患者的急性发作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教授指出,“科学有效的日常防护,比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更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以下是呼吸内科专家总结的四大防护要点,帮助您有效减少急性发作。

第一点:环境控制,远离致病因素

室内环境优化是基础保障。保持室内每天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但需避免风口直吹。室内温度建议维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这个“舒适区间”。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湿度能显著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空气净化至关重要。对于哮喘和慢阻肺患者,建议在卧室和常活动的房间使用空气净化器,选择HEPA滤网的产品能有效去除PM2.5、花粉等过敏原。值得注意的是,滤网需要定期更换,一般3-6个月更换一次。

彻底远离刺激物。烟草烟雾是首要致病因素,患者必须彻底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厨房油烟、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化学气体也会刺激呼吸道,使用时需确保良好通风或佩戴防护口罩。

第二点:规范用药,守住治疗底线

吸入装置使用技巧是关键。临床数据显示,超过50%的患者存在吸入装置使用不当的问题。“每种吸入装置都有其特定使用方法,患者应该定期在复诊时向医生演示自己的使用方式,确保操作规范。”王教授称。

药物分类管理要明确。控制药物需要每日规律使用,通过抗炎作用维持病情稳定;缓解药物则在症状加重时按需使用。患者需清楚识别两类药物,避免混淆使用导致病情失控。

建立用药提醒系统。使用带闹钟的药盒、设置手机提醒、建立用药日记,这些方法都能有效避免漏服。特别提醒:切勿因症状缓解自行停药,这往往是导致急性发作的常见原因。

第三点:呼吸锻炼,提升肺功能

腹式呼吸法应成为日常。取舒适坐位或卧位,一手放于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感受腹部隆起;缩唇缓慢呼气,感受腹部下降。每天早晚各练习1次,每次10-15分钟。

缩唇呼吸简单实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控制在1:2或1:3,例如吸气2秒,呼气4-6秒。这个方法在活动后气促时立即使用,可快速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根据个人耐力选择步行、太极拳等运动,从每次10-15分钟开始,逐步增加至30分钟。运动强度以“谈话水平”为宜,即能够完整说出一句话而不喘不过气。

第四点:生活管理,构建防护体系

营养支持不可忽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新鲜果蔬,其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维持呼吸肌功能。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加重呼吸困难。

预防感染是重中之重。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可显著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勤洗手是预防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措施。

情绪管理也很重要。焦虑、恐慌情绪会加重呼吸困难感。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音乐疗法等,加入患者支持团体,都能帮助保持良好心态,更好地管理疾病。

建立个人预警系统

学会识别急性加重的早期信号:咳嗽加剧、痰量增多或变黄、日常活动耐力下降、使用缓解药物的次数增加。家中应备有血氧饱和度仪,定期监测血氧变化。与医生共同制定个人应急预案,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什么情况下需要调整用药。

特别提醒:如果出现说话不成句、口唇发紫、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等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