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厨房的热油飞溅、冬天的蒸汽烫伤、倒水的热水溅射、火焰灼伤……这些突然的灼痛可能就会在日常生活的某瞬间出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抵抗外界伤害的核心屏障,但是当受到烧烫伤以后,皮肤状态就会出现变化,只要处理不慎,轻则加重疼痛、延长愈合时间,重则引发感染、留下终身疤痕。
烧伤分级
I度烧伤
I度烧伤仅会损伤表皮浅层,是最为轻微的烧伤类型,受伤后,皮肤将会出现明显红肿,同时伴随灼热刺痛感,但是并不会形成水泡,此种烧伤通常是因短暂接触高温物体或者蒸汽引发,如热水溅射到手臂,通常3-7天即可自行愈合,且愈合后并不会留下疤痕,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色素沉着,如同晒黑后的皮肤恢复过程。
II度烧伤
II度烧伤的损伤会累及真皮层,可以分为浅II度和深II度。前者会导致皮肤表面出现饱满的水疱,创面基底呈鲜红色,疼痛剧烈,常见于热油泼溅或较长时间接触热水的情况,约1-2周可愈合,可能留有色素沉着但无疤痕。后者的烧伤水疱比较小且呈血性,基底呈红白相间或苍白色,疼痛感减弱,通常是因持续性接触高温,愈合通常需要3-4周,并且很有可能出现增生性疤痕。
III度烧伤
此级别的烧伤会直接伤害皮肤全层,甚至到达皮下组织和肌肉等,是非常严重的类型,创面呈蜡白、焦黄或炭化状,硬如皮革,无水疱且因为神经末梢已被破坏,所以也无痛感,此烧伤多由火焰长时间烧灼、电击或化学腐蚀等情况引起。这类烧伤无法自行愈合,必须通过手术植皮治疗,且会留下严重疤痕,甚至造成肢体功能障碍。
处理方法:烧伤急救小常识
浅度烧伤(I度烧伤和浅II度烧伤)
迅速脱离热源:立即移除导致烧伤的热源,比如熄灭身上的火焰,快速脱离蒸汽环境等,如果衣服和皮肤黏连,此时千万不能强行撕扯,可以先使用冷水冲洗降温,随后剪开,此步骤可以避免热源持续损伤皮肤,这是急救的首个环节。
冷水持续冲洗:使用室温的流动清水冲洗被灼烧的创面,时间约20-30分钟,直到疼痛有显著缓解,此时需要避免使用冰块直接冰敷,否则可能因冻伤而加重损伤,冷水冲洗能够带走局部热量,减少组织水肿。
保护创面避免感染:冲洗后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棉质布料,轻轻覆盖创面,切勿涂抹牙膏或酱油等民间偏方,此类物质可能会刺激皮肤或引发感染,如果有水疱形成,不要自行挑破,小水疱可以自行吸收,较大水疱则需要就医处理。
适当止痛和观察:可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缓解疼痛,同时观察创面变化,如果患者烧伤的面积较小,且无明显红肿加剧、渗液等情况,可居家护理,若是患者表现出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深度烧伤(深II度烧伤和III度烧伤)
立即终止损伤并呼救:迅速脱离热源,如扑灭火源或切断电源等,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求助,对大面积深度烧伤,需要注重保护伤者的生命体征,避免随意移动,以避免出现骨折或者休克等并发症。
谨慎处理创面: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床单包裹创面,避免破损的皮肤暴露在空气中,若是出血,则可以在创面周边使用纱布轻轻压迫,以止血,但是需要避免直接按压破损皮肤组织,否则会导致损伤加重,引发感染。
维持伤者生命体征:如果表现出呼吸困难,需要检查口腔内是否存在异物,并保持呼吸通畅,如果出现休克症状,应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15-30°,以增加回心血量,在此期间需要尤其注意的是避免给意识不清的伤者喂水,防止呛咳或窒息。
避免胡乱处理:严禁在创面上涂抹任何药物或刺激性物质,也不要挑破水疱或清除焦痂,这些操作会破坏创面保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当我们掌握这些烧伤急救知识,就可以在意外发生时减少伤害。但急救只是第一步,严重烧伤仍然需要及时就医,愿这些常识护你远离风险,若遇意外,能科学应对,让皮肤尽快恢复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