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放疗作为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在对抗病魔的征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过,放疗前的精心准备,就如同搭建稳固的基石,对放疗效果及患者后续生活质量有着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头颈部放疗前,口腔清洁与皮肤保护那些不能忽视的关键预处理步骤。
口腔清洁:打响放疗前的“口腔保卫战”
1.全面口腔检查:揪出潜在“隐患”
放疗前,应先到口腔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专业的口腔科医生会仔细查看口腔的每一个角落,检查是否有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牙周病。如果发现了龋齿,需要及时修补;牙周病也不能轻视,需接受规范治疗。如果牙齿已经严重松动且没有保留价值,医生一般会建议拔除。但要注意,拔牙后需要给牙床足够的时间愈合,通常需要等待一到两周,待创口完全愈合后,才能开始放疗。这就好比盖房子前,需要先把地基清理平整,后续工程才能顺利进行。
2.日常口腔清洁:“温柔呵护”口腔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这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基础功课”。每天应至少使用软毛牙刷认真刷牙两次,即早上一次,晚上睡前一次。刷牙时,应按照巴氏刷牙法,将牙齿的每个面(包括内侧、外侧、咀嚼面)都刷到位,每个部位至少刷30秒,全口牙齿刷完大约需要3分钟。为什么要用软毛牙刷呢?因为放疗期间,口腔黏膜会变得比较脆弱,硬毛牙刷容易损伤黏膜。除了刷牙,饭后和睡前还应使用不含酒精的漱口水或温盐水漱口。含漱时,让漱口水在口中停留至少1分钟,以便将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和细菌清理干净,为口腔营造一个洁净、卫生的环境。
3.特殊口腔护理:应对放疗“挑战”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佩戴假牙或牙套。在放疗前,如果佩戴的是金属牙套,最好更换为非金属材质。因为金属在放疗定位时会产生干扰,影响放疗计划的精准制定。如果佩戴的是活动假牙,放疗期间除非必要,应尽量减少佩戴,待放疗结束、口腔情况稳定后再佩戴。此外,每次使用假牙后,都应彻底清洗干净并妥善保存,以防细菌滋生。另外,如果口腔已经开始出现干燥症状,可在放疗前1小时含服一些无糖酸奶,或涂抹一些医用保湿凝胶,以缓解口腔不适。
皮肤保护:为放疗“保驾护航”
头颈部放疗过程中,皮肤也会受到放射线的影响。如果不提前做好保护,放疗区域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发红、瘙痒、脱皮,甚至破溃等情况。所以,我们需要提前了解一些皮肤保护的要点。
1.选择合适衣物:给皮肤“松绑”
放疗期间,应尽量穿着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特别是领口,最好选择低领或V领。这是因为这样能让放疗区域的皮肤充分暴露,减少衣物对皮肤的摩擦。如果穿着紧身、材质粗糙的衣服,在活动时,衣服的反复摩擦很容易磨破皮肤。应避免在放疗区域穿着带拉链、扣子的衣服,以防刮伤皮肤。此外,也不要将首饰佩戴在放疗区域,像项链、耳环等都应取下,以保持皮肤舒适。
2.保持皮肤清洁:“温和对待”皮肤
保持放疗区域皮肤的清洁很重要,但清洁时需注意方法。不能使用肥皂、香皂等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因为它们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变得更脆弱。使用清水轻轻冲洗即可,冲洗时水流不宜过猛,动作要轻柔,切勿用力揉搓皮肤。洗完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蘸干水分,不要来回擦拭。如果出汗,应及时擦干以保持皮肤干燥,因为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皮肤感染。
3.避免外界刺激:给皮肤“撑起保护伞”
放疗区域的皮肤对阳光、冷热刺激都特别敏感。因此,在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应尽量避免放疗部位的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如果必须外出,应戴上大檐帽、打上遮阳伞,为皮肤遮挡阳光。夏季尤其要注意防晒,避免皮肤晒伤。同时,不要用热水袋、热毛巾热敷放疗区域的皮肤,也不要贴膏药、胶布,这些都会刺激皮肤,增加皮肤损伤的风险。如果皮肤出现瘙痒,切勿用手抓挠,以免抓破皮肤引发感染。可以轻轻拍打皮肤,或使用医生推荐的药物来缓解瘙瘙。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