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以为,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只跟麻醉医生有关。实际上,为了保障手术安全、麻醉顺利,麻醉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其中最核心的一环就是——术前检查。术前检查不仅是对你当前健康状况的评估,更是为麻醉医生“量身定制麻醉方案”的依据。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做麻醉前必须做的检查项目,以及每项检查的意义。
一、为什么麻醉前一定要做检查?
1.麻醉不仅仅是“打麻药”
(1)麻醉药影响大脑、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2)任何潜在问题都可能在麻醉中被放大,引发严重后果。
2.检查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1)术前检查有助于发现患者潜在的心肺功能障碍、基础疾病或过敏反应;(2)麻醉医生据此制定个体化的安全麻醉方案,并准备应急预案。
二、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
术前检查并不是千篇一律,会根据手术类型、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个体情况有所差异,但以下几项是大多数人都需要完成的基础检查:
1.血常规检查
(1)检测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2)主要用于判断有无贫血、感染、凝血功能异常。
2.肝肾功能检查
(1)肝功能如ALT、AST,肾功能如肌酐、尿素氮等;(2)麻醉药的代谢和排泄依赖肝脏与肾脏功能,功能不全者需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3.血糖、血脂、电解质等
(1)评估代谢状态,了解有无糖尿病、电解质紊乱等;(2)异常血糖和钾离子水平可能影响术中心律、意识恢复等。
4.心电图(ECG)
(1)用于检查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脏肥大等问题;(2)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或有心脏病史者,心电图是不可或缺的检查。
5.胸部X线(或胸部CT)
(1)检查肺部状况,如是否有感染、肺气肿、结核等病变;(2)有助于麻醉医生评估呼吸功能及术中通气风险。
6.凝血功能检查
(1)常见项目有PT、APTT、INR、纤维蛋白原等;(2)用于评估是否有出血倾向,尤其对需要椎管麻醉者至关重要。
三、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的额外检查
1.呼吸功能检查
(1)对于有慢性肺病、哮喘、长期吸烟者,医生可能会要求肺功能测试;(2)评估气体交换能力,为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2.心脏超声(心脏彩超)
(1)如果心电图有异常或已知有心脏疾病,心超能帮助进一步评估心脏结构和泵血功能;(2)对是否能耐受麻醉、是否需心功能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3.动脉血气分析
(1)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或危重病人,用于评估氧合、通气与酸碱平衡状态;(2)可帮助调整麻醉通气参数和药物使用。
四、术前评估不仅是“查报告”,还有这些步骤
1.麻醉前问诊(病史采集)
(1)麻醉医生会详细询问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病史、用药情况等;(2)特别要说明有无麻醉经历及是否出现过不良反应,如术后恶心、延迟苏醒等。
2.体格检查
(1)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张口度、颈部活动度、气道评估等;(2)为术中气道管理(插管或面罩通气)提供依据。
3.ASA分级判断
(1)ASA分级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全身健康状况评估标准,分为Ⅰ~Ⅵ级;(2)是预测麻醉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术前检查结果异常怎么办?
1.延期手术,先处理基础病
(1)如贫血严重、高血压控制不佳、肺炎等,应先治疗稳定后再手术;(2)避免手术中因基础病引发严重并发症。
2.调整麻醉方案或加强监护
(1)对于功能受限但需手术的患者,麻醉医生会设计更安全的麻醉方法;(2)如选择局部麻醉、术中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等。
3.多学科会诊
(1)如合并严重疾病,可邀请心内科、呼吸科、神经科等共同评估;(2)形成最优麻醉与围术期管理方案。
别小看术前的这些“检查”,它们是麻醉医生为你“量身定制方案”的基础,更是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顺利苏醒的重要前提。做麻醉前,不只是“睡一觉”,而是一次对身体安全底线的全面评估。积极配合检查,主动了解风险,就是对自己健康负责,也是对医生工作的最大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