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小琴  单位:合江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7
234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即便经过及时治疗和康复,患者仍面临复发的风险。数据显示,心梗患者在出院后的前一年内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在生活习惯、心理调节和药物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因此,科学的日常护理对于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生活管理、药物与医疗护理以及心理调适三个方面,为心梗患者及家属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指导。

科学生活管理,养成良好习惯

生活习惯是心梗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饮食管理是预防心梗复发的基础。患者应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合理控制动物脂肪和油炸食品的摄入,避免高胆固醇、高糖分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尽量少吃零食和夜宵,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心脏负担。对于已经存在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脂的患者,更应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按需控制钠盐和糖分摄入。

其次,适量运动也是关键。运动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耐力,但强度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一般而言,心梗患者康复初期可选择散步、慢走、太极或伸展运动,每次15-30分钟,每周3-5次,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负荷增加。运动前应监测血压和心率,出现胸闷、心悸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并向医生咨询。此外,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也是生活管理的重要环节,睡眠不足或作息紊乱容易诱发血压波动和心律失常,从而增加心梗复发风险。

规范药物和医疗护理,确保心脏稳定

心梗患者在出院后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或ACEI/ARB类药物等,以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脂和控制血压。药物的规范管理是预防复发的核心环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处方服药,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而非自行调整。同时,家属应协助患者建立用药记录,确保每天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同样不可忽视。心梗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及心电图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存在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风险的患者,还需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超声心动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可以在复发前采取干预措施。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会监测自身症状,如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并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必要时立即就医。家庭护理中,家属也要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心理调适与社会支持,促进长期康复

心梗不仅是身体疾病,也对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许多患者在经历心梗后会出现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这些负面情绪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进而增加心梗复发的风险。因此,心理调适在护理中占据重要位置。患者应学会适度放松,例如进行深呼吸、冥想或听轻音乐等,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同样重要。家人、朋友的理解和鼓励可以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帮助其坚持生活管理和药物治疗。加入心梗康复小组或社区健康活动,也有助于与同类患者交流经验,获得情绪支持。医生和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对存在明显焦虑或抑郁的患者,必要时给予专业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

此外,患者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设定合理的康复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规律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同时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从而形成长期的健康行为模式。这种心理与行为的双重调节,是预防心梗复发的重要保障。

结语

心梗复发的风险不可忽视,但通过科学的生活管理、规范的药物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显著降低复发概率,提升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