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小倩  单位:周口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发布时间:2025-05-13
451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密切相关的致病菌,全球感染率超过50%。由于感染后可能长期无症状,但持续存在会显著增加消化道疾病风险,科学检测与及时干预成为守护胃肠道健康的关键。以下从检测方法、症状识别、检测准备及健康管理四个方面展开科普。

怎么检测幽门螺杆菌?

1.尿素呼气试验。通过口服含标记碳(碳13或碳14)的尿素胶囊,若胃内存在幽门螺杆菌,其尿素酶会分解尿素产生标记二氧化碳,通过检测呼气中标记物含量判断感染。碳13无放射性,适合儿童、孕妇;碳14放射性低,但孕妇、儿童需谨慎。该方法准确率超95%,是临床首选的非侵入性检测手段。

2.胃镜检查。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组织学检测。前者通过试剂显色(黄变红)快速判断感染,后者可观察黏膜炎症及癌变风险。该方法适用于合并溃疡、肿瘤的高危人群,但为侵入性检查,需权衡利弊。

3.粪便抗原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幽门螺杆菌抗原判断感染,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尤其适合儿童、孕妇及无法配合呼气试验者。

4.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诊断感染,但无法区分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无法耐受其他检查者。

如何识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

1.消化道症状。腹痛:上腹部隐痛、灼痛,餐后或空腹加重,可能放射至背部。消化不良:胃胀、嗳气、反酸、恶心,与胃黏膜炎症导致胃动力障碍有关。食欲减退:感染导致胃黏膜损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2.口腔及全身症状。口臭:幽门螺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类物质,通过口腔呼出异味。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胃溃疡,表现为黑便或呕血。贫血:长期慢性出血或营养吸收不良引发,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

3.无症状感染。约15%~20%感染者无症状,但仍是传染源,需通过检测发现。

幽门螺杆菌检测前准备有哪些?

1.空腹要求。检测前6~8小时需严格禁食禁水,避免食物干扰尿素分解。例如,呼气试验前若进食,可能导致胃内pH值变化,影响尿素酶活性。

2.药物与生活习惯。停药要求: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需停用4周以上,避免假阴性。例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会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导致呼气试验结果偏低。

饮食禁忌:检测前1周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胃黏膜刺激;检查前24小时禁烟、禁酒,避免乙醇对胃黏膜的损伤。

情绪管理:避免紧张焦虑,减少胃酸分泌对检测的影响。

3.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优先选择碳13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儿童需根据年龄选择无创方法。

如何应对幽门螺杆菌感染?

1.规范治疗。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疗程10~14天。耐药性管理:首次治疗失败者需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例如,克拉霉素耐药率在我国部分地区已超过20%,需避免盲目用药。

2.生活方式干预。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刷,治疗牙菌斑,减少口腔幽门螺杆菌定植。饮食调整:减少腌制、烟熏食品摄入,增加新鲜蔬果比例,如西兰花、大蒜等含硫化合物食物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

3.复查与随访。复查时机:停药后4~8周进行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长期随访:有胃癌家族史者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监测胃黏膜病变。

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期检测与规范治疗。通过科学检测、精准用药及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降低消化道疾病风险,守护胃肠道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