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床 > 守护健康从手开始:正确洗手,筑起健康第一道防线
作者:赵爱平  单位: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25
1

每天坐公交、撸猫狗、拆快递、刷手机的您,是否注意到双手正在经历一场“微生物世界大战”?流感病毒在电梯按钮上潜伏,诺如病菌在门把手上开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你的手机屏蹦迪……别慌!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感控护士,我深知一双未洗净的手,可能成为病毒与细菌传播的“隐形桥梁”。本文将从科学角度解析洗手的必要性、关键时机与正确方法,帮助您将洗手这件“小事”做到极致。

一、为什么洗手如此重要?

我们的双手每天接触门把手、手机、电梯按钮等高频污染源,平均每平方厘米可携带约1500个细菌。而1克指甲垢中的细菌数量甚至超过38亿!这些病原体通过揉眼睛、摸口鼻等无意识动作进入人体,可能引发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多种疾病。  

在医院环境中,手卫生更是防控院内感染的核心措施。研究表明,医护人员规范洗手可使耐药菌传播率降低50%以上。对普通民众而言,正确洗手是成本最低、效果最显著的“健康疫苗”。

二、必须洗手的10个关键时刻

1. “病从口入”时刻:用餐前、制作食物前、处理生冷食材后;  

2. “排泄物暴露”时刻:如厕后、更换尿布或护理失禁患者后;  

3. “接触污染源”时刻:触摸垃圾、动物或宠物粪便、公共设施(如扶手、共享单车)后;  

4. “健康防护”时刻: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护理病患前后、佩戴/摘取口罩时;  

5.“归家第一件事”:外出回家后,尤其是医院、车站等高风险场所返回时。

三、七步洗手法:科学清洁不留死角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能全面覆盖指缝、甲沟等易藏污区域:  

1. 掌心相对揉搓(内):挤出洗手液,掌心对搓5次;  

2. 手背交替清洁(外):十指交叉,用手心搓洗手背,左右各5次;  

3. 指缝交叉摩擦(夹):双手十指交叉,揉搓指缝;  

4. 弯曲关节搓洗(弓):四指弯曲紧扣掌心,旋转搓洗;  

5. 拇指旋转清洁(大):握住对侧拇指旋转揉搓,左右各5次;  

6. 指尖划洗掌心(立):指尖在掌心划圈,去除甲下污垢;  

7. 手腕环形冲洗(腕):握住手腕旋转搓洗,避免袖口污染。  

全程需持续40-60秒,流动水冲洗后,用纸巾或烘干机彻底擦干(潮湿环境细菌滋生速度提升1000倍!)。

四、常见洗手误区与真相

1. 误区一:“冲一下就行,不用洗手液”

   → 清水仅能冲走部分灰尘,无法清除油脂包裹的病毒(如诺如病毒)。需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洗手液破坏病原体结构。  

2. 误区二:“免洗洗手液更方便”  

   → 酒精类免洗产品对诺如病毒、手足口病毒无效,且无法去除手上污垢。仅限无水源时应急使用。  

3. 误区三:“只洗手指,忽视手腕”  

   → 袖口接触面部时易将细菌带到口鼻,需清洗至手腕上5厘米。  

4. 误区四:“用热水杀菌更彻底”  

   → 水温超过40℃会破坏皮肤屏障,常温流动水配合正确手法即可。

五、特殊人群与场景的洗手方案

1. 儿童洗手:用卡通洗手图、儿歌(如“两个好朋友手碰手…”)培养兴趣,选择无刺激泡沫洗手液;  

2. 户外工作者:随身携带含75%酒精的消毒湿巾,接触公共工具后及时擦拭;  

3. 医疗护理者: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执行“七步洗手法”,指甲长度不超过1毫米;  

4. 皮肤敏感者:选用pH5.5弱酸性洗手液,洗手后立即涂抹护手霜。

六、让洗手成为本能:从习惯到文化  

在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细菌荧光检测仪”让孩子们观察未洗净的手,直观理解洗手意义;政府将“洗手课”纳入国民教育,学校设置“洗手小卫士”岗位;企业可将洗手时长纳入健康考核;我们亦可从家庭做起:  在厨房、卫生间张贴洗手流程图。

结语

洗手不仅是个人卫生的基石,更是社会文明的缩影。每一次规范的洗手,都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负责。让我们从今天起,用40秒的坚持,守护一生的安康。正如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所言:“健康从清洁开始”——而清洁,正始于你我指尖流淌的清水。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链接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4-17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4-17
来源:广西崇左市大...
2025-04-17
来源:南宁市第一人...
2025-04-17
来源:惠州市惠阳区...
2025-04-17
来源:1玉林市红十...
2025-05-08
来源:桂林市兴安县...
2025-05-08
来源:高唐县人民医...
2025-05-08
来源:广西柳钢医疗...
关注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