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欢  单位:乐山市犍为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7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检验科作为临床诊断的 “侦察兵”,其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与预后。为确保检验精准,需严格把控检验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以下详细剖析这 “三重关卡”。

检验前质量控制:源头把控

检验前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流程的基石,临床研究表明,约70%的检验误差源于此阶段。该环节涵盖患者准备与样本采集运输,是确保结果准确的首要关卡。 (一)患者准备

饮食与运动:采样前,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与高脂饮食。剧烈运动使血糖、乳酸等指标升高;高脂饮食引发乳糜血,干扰血脂及多项生化检测,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药物使用:部分药物干扰检验结果,如维生素C使血糖检测值偏低,抗生素影响肝功能。患者采样前需主动告知用药情况,避免诊断延误。

空腹要求:多数检验项目需空腹8-12小时,不超过16小时。空腹过短影响血糖、血脂;过长则致血糖过度消耗,影响检测准确性。

样本采集:人员专业培训。临床护士培训:临床护士需掌握精准穿刺技术,控制止血带使用时间≤1分钟,防止血液浓缩。同时确保标本量达标,如血常规采集2-3ml血液;严格把控抗凝剂比例,凝血功能检测标本血液与枸橼酸钠抗凝剂比例需维持在9:1。中央运输人员培训:中央运输人员需掌握标本保存与运输时限,血清标本2小时内分离并在2-8℃运输,血气分析标本30分钟内送检。采样器具选择。合格一次性采血针和真空采血管可减少样本污染与溶血风险,含抗凝剂采血管需保证抗凝剂与血液比例准确。样本标识核对。样本标识包含患者姓名、住院号等关键信息,双人核对避免样本混淆。

检验中质量控制:过程精准

检验中质量控制是确保结果准确的核心环节,涵盖样本处理、检测过程与结果分析。

样本处理。样本离心规范:生化检测样本通常以3000-3500转/分钟离心10-15分钟,分离血清或血浆,避免细胞破裂干扰检测。样本保存标准:血液样本常规在2-8℃保存,特殊项目按特定要求保存,防止样本降解变质。样本预处理:高浓度样本稀释、含颗粒样本过滤,确保检测准确性。

检测过程把控。仪器校准维护:定期用标准品校准生化分析仪等设备,确保仪器性能稳定。试剂规范管理:使用合格试剂,按说明书操作,关注保存条件和有效期。室内质控监测:每日使用高、中、低三个浓度质控品检测,采用Westgard多规则分析,及时发现系统异常。

结果分析审核。结果专业审核:专业人员结合临床信息审核结果,分析可疑数据。异常结果处理:异常结果需复查原样本或重新采样检测,必要时采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报告规范:报告清晰呈现检测项目、结果、参考范围等信息,危急值立即通知临床。

检验后质量控制:保障结果可靠

检验后质量控制是确保结果可靠的最后一环,包括结果反馈、数据管理与质量改进。

结果反馈机制。及时沟通传递:检验结果及时反馈临床,危急值立即通知。专业解释建议:根据需求向临床提供结果解释与诊疗建议。

数据管理体系。数据完整记录:详细记录样本、检测、质控等数据。数据分析:定期分析数据,评估检测系统性能与质量控制效果。严格数据安全:采用加密技术与访问控制,保障数据安全。

质量持续改进。定期质量评估:开展内部审核与外部评审。落实改进措施:针对评估问题制定改进方案。强化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结语

总之,检验科质量控制是系统工程,需各环节协同配合。严格把控检验前、中、后“三重关卡”,方能最大限度减少误差,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守护患者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3-28
来源:广西崇左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