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鹏  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9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门诊最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尤其在长期久坐、弯腰劳作的人群中高发。很多人一旦出现腰痛就怀疑自己“腰突了”,却对这种疾病的本质、治疗和预防存在诸多误解。了解这些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小知识,能帮助我们科学应对,避免盲目治疗或延误病情。

腰椎间盘为何会“突出”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腰椎椎体之间,由外层坚韧的纤维环和内部柔软的髓核组成,像一个“弹性垫片”,起到缓冲压力、连接椎体的作用。当纤维环因退变、损伤等原因出现破裂,内部的髓核就会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脊髓或神经组织,引发一系列症状,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致病因素

退变是根本原因:随着年龄增长(20岁后椎间盘开始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弹性降低,抗损伤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破裂。这也是中老年人发病率高的原因。

损伤是重要诱因:长期反复的弯腰、扭转动作(如搬运工、久坐族)会使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加速纤维环磨损;突然的腰部负重(如搬重物时用力过猛)可能导致纤维环瞬间破裂,引发急性突出。

其他因素:腰椎发育异常(如腰椎侧弯)会使椎间盘受力不均;肥胖者腰部负荷大,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高发人群

长期久坐者:办公室职员、司机、学生等,久坐时腰椎间盘压力是站立时的1.5倍,长期保持同一姿势易导致椎间盘退变。

重体力劳动者:搬运工、建筑工人等,反复弯腰负重使椎间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肥胖人群:体重过大增加腰椎负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会改变腰椎受力平衡。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

腰痛: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疼痛多位于下腰部,可表现为隐痛、酸痛或刺痛,活动后(如弯腰、久坐、咳嗽)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这是因为突出的椎间盘刺激了周围的神经和软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下肢放射痛:“坐骨神经痛”的特点

约80%的患者会出现下肢放射痛,即疼痛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或足部放射,像“过电”一样。这是由于突出的髓核压迫了支配下肢的神经根(如坐骨神经),其中L4-L5、L5-S1间隙突出最常见,分别压迫L5和S1神经根,导致对应区域的疼痛和麻木。

其他伴随症状

下肢麻木:神经受压时间较长时,会出现相应区域的麻木感(如脚背、足底麻木),这是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

肌肉无力:严重压迫时,可能出现下肢肌肉无力(如脚趾无法翘起、走路踮脚困难),提示神经损伤较重。

大小便障碍:极少数情况下,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会导致大小便失禁、鞍区(会阴部)麻木,这是急症,需立即手术治疗。

科学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方案

保守治疗: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卧床休息:急性发作期需卧床1-2周(避免绝对卧床过久导致肌肉萎缩),选择硬板床(不是直接睡硬板,而是床垫硬度适中,能支撑腰部)。

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以缓解炎症;肌肉紧张者可使用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伴有神经水肿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

物理治疗:急性期过后可进行理疗,如牵引(适用于部分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灸、推拿(避免暴力推拿,以防加重突出)、热敷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康复锻炼:症状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增强腰背肌力量,稳定腰椎,减少复发。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例

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出现明显的下肢肌肉无力、麻木加重;大小便功能障碍(马尾神经综合征),需在24小时内紧急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可怕,关键是正确认识、科学应对。出现症状时不要盲目恐慌或自行处理,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