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瑾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5
342

骨折手术后,不少人以为“静养就能好”,结果几周后发现关节僵硬得像“生锈的门轴”。其实,术后康复就像给受伤的身体“编程重启”,做对了能让功能恢复事半功倍。今天就带大家拆解骨折术后康复的科学密码,避开“关节生锈”的陷阱。

术后黄金康复期:抓住三个“时间窗口”

1.炎症水肿期(术后1-2周):制动≠不动

此时伤口还在愈合,医生会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伤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动。踝泵运动是这个阶段的“黄金动作”:平躺时勾脚10秒再伸脚10秒,每组20次,每天5-8组。这能像“水泵”一样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要注意,怕疼完全不动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时危及生命。

2.骨痂形成期(术后2-6周):温柔“解锁”关节

当X线显示骨痂开始生长,就可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以肘关节骨折为例,可在家人帮助下做“被动屈伸”:一手托肘部,另一手握住手腕,缓慢弯曲到轻微痛感位置,保持15秒后放松,每天3组,每组10次。动作要像给生锈门锁滴润滑油,轻柔但持续,避免暴力掰扯。

3.功能恢复期(术后6周-3个月):主动“激活”肌肉

此时需通过主动运动重建肌肉力量。弹力带训练很常用:将弹力带一端固定,另一端套在脚踝或手腕上做抗阻屈伸。如膝关节骨折患者可坐着抬腿对抗弹力带阻力,每组15次,每天4组。研究表明,此阶段坚持训练者肌肉力量恢复速度比不训练者快40%。

不同部位骨折的“定制化”护理要点

1.上肢骨折(手腕、手肘、肩膀)

握力训练:术后2周可捏握橡胶球,从每次10秒渐增至30秒,每天3次,以防手部肌肉萎缩。

肩外展练习:肩关节骨折患者可用滑轮吊环,通过健侧带动患侧上举,外展角度不超过90°。

2.下肢骨折(髋部、膝盖、脚踝)

助行器使用:髋关节置换术后,要像“企鹅走路”,双脚与肩同宽,先迈助行器再迈患肢。

平衡训练:脚踝骨折康复后期,可单脚站立在软垫上,每次20秒,每天2组。

3.脊柱骨折:“钢板人”的保护法则

轴向翻身:卧床时需家人协助,保持肩、髋、膝在一条直线上翻转。

腰背肌锻炼:术后4周可做“小燕飞”,俯卧位抬起头和四肢,每组保持10秒,每天3组。

康复路上的“红灯陷阱”

专业助力,少走弯路。骨折康复是一个专业过程,不能自行随意活动。因此,早期专业康复介入非常重要。

1.过早负重

曾有患者脚踝骨折术后1个月就下地,结果骨折线增宽需要二次手术。一般四肢骨折需6-8周临床愈合,经医生确认后才能逐步负重。

2.过度热敷

术后72小时内热敷会加重出血,正确做法是冷敷:用毛巾包冰袋敷伤处,每次15分钟,每天3次。72小时后才可热敷。

3.忽视疼痛信号

训练时轻微酸痛正常,但若疼痛超过6分(10分制)或伴随红肿发热,须立即停止。有患者强行掰动膝关节,导致韧带撕裂,康复期延长3个月。

家庭护理的“实用工具箱”

1.简易训练器械

矿泉水瓶哑铃:装满水的500ml瓶子可用于上肢力量训练。

毛巾滑动练习:坐在床上,患肢踩毛巾,用健侧脚拉动做屈伸,帮助膝关节活动。

2.饮食黄金搭配

钙与维生素D组合:喝牛奶并保证每天晒太阳15分钟,可促进钙吸收。

蛋白质补给:术后前2周每天1个鸡蛋加2两瘦肉,加速组织修复。

3.物理治疗:

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按摩通过推拿、弹拨等手法,松解软组织粘连;红外线照射、磁疗等理疗方式,则可加速炎症吸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警惕:关节活动度2周无进步;训练后肿胀超过24小时;肢体麻木刺痛;骨折处异常活动;术后3个月仍无法完成日常动作。

骨折术后康复像一场“身体马拉松”,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等待。记住:石膏固定的是骨头,不是希望。通过科学护理,多数患者能重新拥抱正常生活。别让“静养”变“静锈”,从今天起给关节注入“润滑剂”吧!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