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凤君  单位: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21
79

“剖宫产后到底能不能洗澡?”“伤口碰水会不会发炎?”“忍一个月不洗澡,浑身难受怎么办?”——刚经历剖宫产的妈妈,几乎都会被这些问题困扰。传统观念里“产后忌水”的说法,让不少家庭要求妈妈产后1个月不洗澡,可汗液、污垢堆积不仅让人不适,还可能增加皮肤感染风险;但妈妈们又担心洗澡碰水会影响腹部伤口愈合,陷入“想洗不敢洗”的两难。其实,剖宫产后并非不能洗澡,关键是选对时间和方式,再做好3点核心伤口护理,就能既保持清洁,又守护伤口安全,安心度过恢复期。

首先要明确:剖宫产后可以洗澡,无需硬扛“忌水期”,但需满足伤口愈合的基础条件。通常建议术后7-10天,待腹部伤口拆线(若用可吸收线,需等待线体完全贴合皮肤、无松动),且伤口没有红肿、渗液、裂开等情况时,再开始淋浴;若妈妈体质较弱、伤口愈合较慢(如合并糖尿病),可延长至10-14天,具体时间一定要遵医嘱判断,不要盲目跟风他人。

之所以不建议过早洗澡,是因为剖宫产伤口是“多层穿透性切口”,从皮肤到子宫肌层需要逐步修复,术后初期表皮未完全闭合,细菌容易通过伤口缝隙侵入,引发感染;而术后7-10天,伤口表皮基本愈合,形成了初步保护屏障,此时淋浴风险大幅降低,反而能清洁皮肤表面的污垢,减少细菌滋生,更利于身体恢复。需要特别提醒:剖宫产后只能选“淋浴”,绝对不能盆浴、泡澡,否则污水会直接浸泡伤口,还可能引发生殖道感染,加重恢复负担。

解决了“能不能洗”的问题,伤口护理才是核心。临床护理中,剖宫产后伤口护理的关键是“防感染、促愈合、避刺激”,具体可落实为以下3点,妈妈们或家属可对照执行。

第一点:洗澡时“精准护伤口”,拒绝浸泡与揉搓。淋浴前,先贴好医用无菌防水伤口贴,确保边缘超出伤口2-3厘米,彻底隔绝污水;水温控制在37-40℃(用手背试温,不烫不凉为宜),水流不要过急,避免直接冲淋伤口,可将水流偏向四肢、躯干其他部位;洗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内,避免长时间站立导致体力不支,也减少伤口被水浸润的时间。

淋浴后,第一时间取下防水贴,用干净柔软的无菌纱布或医用毛巾,轻轻“按压”伤口及周围皮肤吸干水分——注意是“按压”,不是“来回擦拭”,防止摩擦破损新生的表皮;擦干后,若医生有嘱咐,可蘸取少量医用碘伏,轻轻涂抹伤口及周围1-2厘米皮肤(每天1次即可,过度涂药会破坏伤口愈合环境),之后穿宽松的纯棉衣物,或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伤口,减少外界刺激。

第二点:日常“细察伤口”,及时捕捉感染信号。产后恢复期间,每天要观察1-2次伤口,重点关注3个“异常信号”,一旦出现,必须及时联系医生或就医:

红肿发热:伤口及周围皮肤明显发红,范围逐渐扩大,触摸时能感觉到温度升高;

异常渗液:伤口流出黄色脓液、血性分泌物,或伴随异味;

疼痛加剧:原本逐渐减轻的伤口疼痛突然变重,或出现刺痛、胀痛,休息后也无法缓解。

如果只是伤口轻微发红(范围小于1厘米)、无渗液、疼痛慢慢减轻,多是伤口愈合的正常反应,不用过度焦虑;但只要出现上述任一异常,都可能是感染的早期表现,此时不能自行涂药,需由医生专业处理,避免感染扩散。

第三点:恢复期“避刺激”,助力伤口平稳修复。剖宫产后3个月内,伤口深层组织(筋膜、肌肉)仍在修复,需避免3类刺激,防止伤口裂开或留疤:

避免腹部受力:不弯腰搬重物(如提水桶、搬婴儿车),少做剧烈咳嗽、大笑等会增加腹压的动作,抱宝宝时用手臂托住臀部,减少腹部负担;

避免摩擦抓挠:穿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不穿紧身衣摩擦伤口;即使伤口发痒(愈合期正常现象),也不要用手抓挠,可轻轻按压缓解;

避免过早用疤痕产品:术后1个月内伤口未稳定,不要随意涂疤痕膏、贴疤痕贴,若担心留疤,可在术后1-2个月、伤口完全愈合后,遵医嘱使用正规产品。

最后要提醒:伤口愈合离不开营养支持,产后可多吃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搭配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为伤口修复提供“能量”。每个妈妈的恢复情况不同,只要严格遵医嘱,做好3点护理,就能清爽度过产后恢复期,让伤口安全愈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