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在日常生活中,提及颈椎病,多数人第一反应便是“脖子疼”。不少人即便出现头晕、手麻等不适症状,也很难将其与颈椎问题联系起来,往往辗转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却始终找不到病因。事实上,颈椎病的症状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骨外科医生提醒,当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手麻时,或许需要警惕颈椎发出的“求救信号”。
颈椎:支撑与保护的“关键枢纽”,却易受不良习惯损伤
颈椎是脊柱中灵活且承重较大的部位,上承头颅、下接躯干,既支撑头部重量,又保护椎管内脊髓、神经及椎动脉。正常情况下颈椎呈自然前凸曲度,椎间盘、椎体、韧带协同工作,保障颈部活动自如。
但长期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不良习惯,使颈椎承受超量压力,逐渐引发生理曲度变直、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问题,刺激或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导致多种复杂症状,脖子疼仅是其中最直观的表现。
头晕:并非只与血压、耳朵有关,椎动脉受压是重要诱因
头晕是颈椎病易被忽视的典型症状,多因椎动脉受压或痉挛。颈椎两侧的椎动脉沿椎体横突孔上行,汇合为基底动脉,为大脑后循环供血,维持平衡感知与视觉处理。
颈椎病变如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或椎间盘突出、不稳刺激交感神经致其痉挛,会减少大脑后循环供血,引发头晕。此头晕在颈部活动时加重,可能伴视物模糊、恶心,严重时致站立不稳,却常被误判为高血压、低血糖或耳部疾病。
手麻:别先怀疑末梢神经,神经根受压可能是“真凶”
手麻多与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相关。颈椎椎管内脊髓发出的神经根,经椎间孔分布至上肢,负责传递手部感觉与运动信号。长期低头、颈部外伤等易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支配手部的神经根,干扰信号传递引发手麻。
不同节段突出手麻部位不同,如颈5-6节突出致拇、食指麻,颈6-7节突出致食、中指麻,严重时伴手无力、握物难甚至肌肉萎缩。手麻常被误判为末梢神经炎或脑部血管问题,排除后需查颈椎。
警惕“非典型症状”:胸闷、视力下降也可能与颈椎相关
除了头晕和手麻,颈椎病还可能引发其他看似与颈椎无关的症状,如胸闷、心慌、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这是因为颈椎周围分布着丰富的交感神经,当颈椎病变刺激交感神经时,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就可能影响到心脏、眼部等器官的功能,出现类似心脏病、眼科疾病的症状,临床称之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这类患者常常在多个科室就诊后,病情仍无改善,直到进行颈椎相关检查,才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颈椎。
日常预防:从姿势、枕头、锻炼入手,守护颈椎健康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颈椎病,避免这些复杂症状的出现呢?
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都要注意抬头挺胸,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时每隔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颈部,做一些简单的颈椎保健操,如缓慢地左右转头、上下点头、旋转颈部等,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其次,选择合适的枕头也至关重要,枕头高度以8-15厘米为宜,能够支撑颈椎保持自然前凸的生理曲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枕头加重颈椎负担。
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放风筝、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提高颈椎的稳定性,减少颈椎病变的发生风险。
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科学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若出现头晕、手麻等疑似颈椎病症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骨外科就诊,通过颈椎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明确病变程度与类型。
医生会依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先采用药物、物理、牵引等保守治疗;病情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能需手术解除神经、血管压迫以缓解症状。需注意,颈椎病治疗需长期坚持,患者要遵医嘱,避免盲目按摩或滥用药物,以防加重病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