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脸色苍白、头晕乏力、每天都无精打采、打瞌睡,出现以上症状需要警惕缺铁性贫血。据统计,全球约有1/3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铁问题,其中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3倍。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长期处于缺铁状态而不自知,把疲劳、乏力当作"现代人的通病"默默忍受。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这个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隐形健康杀手”。
铁元素:身体里的“氧气快递员”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市,铁就是维持这座城市运转的“生命之矿”。铁在人体体内主要承担着两项重要工作:
1.运输氧气:血红蛋白中的铁原子就像一个个小磁铁,能够牢牢“吸住”氧气分子,通过血液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角落。当铁不足时,身体就像一座供氧不足的城市,所有机能都会变慢。
2.生产能量:铁是细胞能量工厂(线粒体)的重要原料,缺铁时连细胞都会“没精打采”。这就是为什么缺铁的人总感觉使不上劲的原因。
这些信号在提醒——你可能缺铁了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身体会分阶段发出警告。
第一阶段(铁储备减少)
- 体检可能发现血清铁蛋白降低
- 通常没有明显症状
第二阶段(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 容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
- 指甲变脆、出现纵向条纹
- 口腔黏膜苍白
第三阶段(贫血期)
- 面色苍白,尤其眼睑内侧明显发白
- 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
- 出现奇怪的食欲(想吃冰、泥土等)
- 儿童可能出现学习能力下降
28岁的李女士就是典型案例:连续半年月经量增多后,她开始大把掉头发,上班时总打瞌睡,有次开会时甚至突然眼前发黑。检查发现她的血红蛋白只有82g/L(正常女性应>110g/L),血清铁蛋白低至8μg/L。
你的铁都去哪儿了?五大“漏铁”原因分析
1.失血过多(成人最常见原因)
女性:月经过多(每次月经失血>80ml,约浸透16片普通卫生巾);
消化道疾病:胃溃疡、痔疮、肠道息肉。
2.吃不够
节食减肥人群、长期素食者、婴幼儿过早改喝普通牛奶。
3.吸收不良
胃切除术后患者、长期腹泻或肠道疾病、喝茶、咖啡过量。
4.需求增加
孕妇、青少年快速生长期、健身爱好者。
5.其他消耗
长期血液透析人群、竞技运动员。
确诊缺铁性贫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当医生怀疑缺铁性贫血时,通常会建议做以下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水平(Hb)和红细胞体积(MCV)
贫血标准:成年女性Hb<110g/L,成年男性Hb<120g/L,孕妇<100g/L,而缺铁性贫血时MCV通常<80fL。
2.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蛋白<30μg/L
3.寻找病因的检查:
育龄女性:妇科超声查子宫肌瘤
成年男性:肛肠镜检查有无痔疮
40岁以上:胃肠镜排查消化道病变
粪便潜血试验查隐性出血
特别注意:中老年人新发缺铁性贫血,必须排查消化道肿瘤。数据显示,约5%的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最终发现患有消化道恶性肿瘤。
科学补铁全攻略
1.药物治疗
- 口服铁剂(医生最常开具):
常见种类: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
正确服法:空腹服用吸收更好,搭配维生素C效果更佳
常见副作用:黑便(正常现象)、便秘(可多喝水、吃膳食纤维)
疗程:血红蛋白正常后还需继续补铁3-6个月,补足储存铁
- 静脉补铁(适合严重贫血或不能耐受口服者):快速起效,胃肠道刺激小
2.食补方案
补铁食物分为“高效铁”和“普通铁”两类:
- 高效铁(血红素铁,吸收率15-35%):
冠军:蛤蜊(28mg/100g);亚军:猪肝(22mg/100g);季军:牛肉(3mg/100g)。
- 普通铁(非血红素铁,吸收率2-20%):
菠菜(2.7mg/100g)、黑木耳(5.5mg/100g)、豆腐(3mg/100g)。
3.避免补铁“克星”
茶、咖啡(用餐前后1小时别喝);高钙食物(如牛奶)与补铁间隔2小时;某些药物(如抗酸剂)。
当您或家人出现持续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时,不要简单归咎于“工作太累”,及时就医检查,做个简单的血常规就能发现问题。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信号,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了解,能对这种疾病引以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