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你知道吗?世界上大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会有1个人的心脏上比其他人多一个特殊的“小洞”,在医学上被称为“卵圆孔未闭”,听到心脏上多一个洞,你是不是会觉得很吓人,但实际上,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察觉,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一、什么是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上的一个生理性通道,位于左、右心房之间。在正常情况下,从婴儿出生后第一声啼哭开始,随着肺循环的建立和心房内压力的变化,卵圆孔会逐渐闭合(通常在出生1年内),若超过3岁仍未闭合,则称为卵圆孔未闭(PFO)。卵圆孔未闭属于正常生理性变异,是目前成人中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它与房间缺损、室间隔缺损等严重心脏畸形不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二、什么情况下需要警惕卵圆孔未闭?
近年来,随着对卵圆孔未闭研究的不断深入,卵圆孔未闭引起的各种临床综合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包括反常栓塞:静脉系统的栓子可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系统,进而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引发脑栓塞,导致不明原因的脑卒中。例如:既往体健的年轻患者突然中风,则需要排查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除了脑部,卵圆孔未闭导致的矛盾性栓塞还可能使栓子进入其他器官,如肾脏、脾脏等,引起相应器官的梗死。
偏头痛、头晕: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存在关联。当咳嗽、憋气、尖叫等活动致使右心房压力升高时,卵圆孔未闭使少量静脉血绕过肺循环,一些未被过滤的血管活性物质进入体循环后,刺激脑血管,引发偏头痛。
斜卧呼吸-直立型低氧血症:部分卵圆孔未闭患者在由卧位变为直立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低氧血症表现。这是因为直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心脏及大血管位置改变,使卵圆孔未闭处的分流增加,导致右向左分流的血液增多,未经氧合的静脉血混入左心系统,从而引起低氧血症。
神经减压症:对于潜水员、飞行员、登山员等特殊职业人群,卵圆孔未闭是发生减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大气压力的增加,人体体内气体分压升高,较多气体溶解在血液和组织中。当大气压力减低时,这些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可能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系统,引起动脉气体栓塞,导致减压病,出现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头晕等症状。
三、如何发现卵圆孔未闭?
1.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是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对心脏进行成像,可观察心脏结构和血流情况,但对于较小的卵圆孔未闭可能漏诊。
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金标准”和首选方法。将超声探头经食管放置在心脏后方,能更清晰地显示卵圆孔部位,大大提高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
3.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通过向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观察微泡在心脏及脑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若微泡提前出现在左心房及大脑中动脉,则提示可能存在卵圆孔未闭。
四、卵圆孔未闭需要治疗吗?
对于无症状、无中风病史、无就业需要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无需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尖叫、咳嗽、用力排便等可导致胸腔压力增加的动作,定期观察即可。
存在反复不明原因中风、严重偏头痛、低氧血症等症状的患者可进行经皮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是一种安全、经济的微创介入治疗手段。术后1-2天可以出院,6个月内口服双抗药物,6-12个月口服单抗药物,并分别于术后第1月、3月、6月、12月复查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了解封堵器位置、有无封堵器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情况发生,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卵圆孔未闭就像是心脏里的“小秘密”,大多数人无需担心,但如出现特殊情况,则需要科学且积极地应对,如有疑虑,请咨询正规医院心内科医生,避免盲目恐慌或忽视风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