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7想象一下,你家的水管被一颗小石子堵住了,水流不下去,水池里的水越积越多,甚至可能把水管撑坏——这就是输尿管结石和肾积水的基本原理。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发作时往往让人疼得直不起腰,甚至疼到呕吐。而肾积水则是结石堵塞后的“连锁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损害肾功能。很多人一听到“结石”就想到手术或激光碎石,其实,中医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方面也有独特优势。
什么是输尿管结石?
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输尿管结石很常见,是指结石从肾脏掉入输尿管并滞留,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直径较窄,结石容易在此处卡住,引起剧烈疼痛及尿路梗阻。结石的主要成分包括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等,其形成与饮食习惯、代谢异常、尿路感染等因素相关。当结石阻塞输尿管时,尿液无法顺利排出,可能导致肾积水,严重时甚至影响肾功能。
输尿管结石有哪些并发症?
1.肾积水:结石阻塞输尿管后,尿液无法顺利排出,导致肾脏内压力增高,肾盂和肾盏扩张,形成肾积水。长期肾积水可能损害肾功能,甚至导致肾萎缩。
2.尿路感染:结石滞留易滋生细菌,引发尿路感染,严重时可发展成肾盂肾炎或脓肾,表现为发热、寒战、尿频、尿急等症状。
3.肾功能损害:长期梗阻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4.输尿管狭窄:结石长期刺激输尿管黏膜,可能引起局部炎症和纤维化,导致输尿管狭窄,影响尿液排出。
5.高血压:肾积水或肾脏缺血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输尿管结石属于“石淋”“砂淋”范畴,多因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或肾气不足所致。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行气活血、通淋排石,并结合止痛、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中药排石: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辨证施治,应根据结石大小、患者的体质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1)湿热型可用八正散,该方剂中含车前子、瞿麦、滑石、栀子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能够促进结石排出。(2)气滞血瘀型可用石韦散,成分包括石韦、冬葵子、金钱草、海金沙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利于缓解输尿管痉挛。(3)肾虚型可用济生肾气丸,能够补肾益气,增强排石能力。
2.中医止痛:对于肾结石患者来说,结石移动时可引发剧烈肾绞痛,中医常用以下方法缓解疼痛。(1)针灸止痛:取肾俞、膀胱俞、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行针或电针刺激,缓解输尿管痉挛。(2)耳穴贴压:选取肾、输尿管、神门等耳穴,用王不留行子贴压,减轻疼痛。(3)中药外敷:用芒硝、大黄等研末调敷于疼痛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
3.抗感染治疗:有些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患者还合并尿路感染,可采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药物治疗,如五味消毒饮、三金片。五味消毒饮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三金片能够利湿通淋,抑制细菌生长。
4.运动辅助排石: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中医还建议,搭配跳绳、踮脚跳等跳跃运动,利用重力帮助结石下移。同时多饮水,增加尿量,冲刷尿路,促进结石排出。
如何预防输尿管结石?
1.多喝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mL,保证尿量充足,减少结晶沉积。
2.调整饮食结构:草酸钙结石患者日常限制菠菜、巧克力、坚果等高草酸食物;尿酸结石患者需减少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高嘌呤食物摄入;磷酸钙结石患者需控制高磷食物摄入,如碳酸饮料、加工食品。
3.控制盐分摄入:高盐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因而,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g。
4.适量补钙:日常可以喝一些牛奶、酸奶等乳制品,但避免过量服用补钙药物,以防结石形成。
5.避免久坐:久坐易导致尿液滞留,建议每天进行快走、跳绳等适当运动,以促进代谢。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