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我每天都会遇到因肺部结节而焦虑不安的患者。“医生,我体检发现肺上有个小结节,是不是肺癌啊?”“这个结节要不要马上手术?”这样的疑问几乎每天都在诊室里响起。今天,我想以专业的视角,和大家好好聊聊肺部结节以及低剂量CT在早期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肺部结节。肺部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它们就像肺部的“小问号”,有的是良性的,如炎症、结核等留下的痕迹;有的则可能是恶性的,也就是肺癌的早期表现。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没有症状就不会有肺部问题。但事实上,肺部结节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预后也不理想。因此,早期发现肺部结节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肺部结节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低剂量CT。与传统的胸片相比,低剂量CT具有显著的优势。胸片就像给肺部拍了一张平面照片,很多小结节会被肋骨、心脏等组织遮挡,容易造成漏诊。而低剂量 CT 则是对肺部进行断层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即使是直径几毫米的小结节也能被发现。
更重要的是,低剂量 CT 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 CT,仅为常规CT的1/5~1/10,安全性更高,非常适合作为肺部疾病的筛查手段。有研究表明,采用低剂量CT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20%左右。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低剂量CT在早期发现肺部病变方面的重要价值。
哪些人需要进行低剂量CT筛查呢?根据相关指南,以下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低剂量CT检查:1.年龄在50~74岁之间;2.吸烟史≥2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者;3.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长期接触石棉、氡气等;4.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病史;5.有肺癌家族史。
对于普通人群,虽然不需要像高危人群那样定期筛查,但也应该重视肺部健康。如果出现持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其中低剂量CT是首选的检查方式。
当通过低剂量CT发现肺部结节后,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因为大多数肺部结节都是良性的,只有少数需要警惕恶性的可能。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生长速度等特征进行综合判断。对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对于直径在5~10毫米之间的结节,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方案;而对于直径大于10毫米或具有恶性特征的结节,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增强CT、PET~CT、穿刺活检等,以明确诊断。
在随访过程中,大家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不要因为害怕而逃避检查,也不要盲目相信一些所谓的“偏方”“神药”。肺部结节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通过定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肺部健康也非常重要。戒烟是保护肺部的首要措施,同时要避免吸入二手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室内通风,避免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也能降低肺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深知早期发现对于肺部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低剂量CT就像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帮助我们在肺部结节的早期阶段发现它们,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大家能够正确认识肺部结节,了解低剂量CT的重要性,主动关注自己的肺部健康。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面对肺部结节,我们既要重视,又不必恐慌。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筛查,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就一定能够有效应对肺部结节带来的挑战,守护好我们的肺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