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杨  单位:湘雅常德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4

孕期是女性生命中极为特殊的阶段,激素波动、饮食习惯改变及免疫力下降等因素,使口腔成为疾病高发区。牙龈炎、龋齿、智齿冠周炎等问题不仅威胁孕妇健康,还可能通过炎症因子或感染途径影响胎儿发育,增加早产、低体重儿风险。

忽视口腔检查与治疗,硬扛疾病风险

1.孕前未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备孕阶段需完成口腔“大扫除”:拔除无法保留的残根残冠、治疗龋齿、清除牙结石、修复缺失牙。若未处理潜在问题,孕期激素变化会加速炎症发展。例如,未拔除的智齿可能因食物嵌塞引发冠周炎,导致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甚至引发全身感染。

2.孕期拖延治疗,错过安全窗口期。孕中期(13~28周)是口腔治疗的相对安全期,此时胎儿器官基本形成,子宫敏感性较低。若出现严重牙髓炎、根尖周炎或牙龈脓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或抗生素(如青霉素类),避免炎症扩散引发全身感染。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疼痛加剧、进食困难,甚至诱发子宫收缩。

3.盲目拒绝必要检查,忽视潜在风险。孕期如需拍牙片,应选择铅衣防护并缩短曝光时间。紧急情况下(如急性牙髓炎),X光检查的辐射剂量远低于胎儿致畸阈值,拒绝检查可能延误病情。

清洁方式不当,加剧口腔损伤

1.使用硬毛牙刷或错误刷牙方法。孕期牙龈敏感脆弱,硬毛牙刷易划伤牙龈,导致出血或感染。建议选择小头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刷毛与牙面呈45°角,轻压牙龈沟,短距离水平颤动清洁牙面与牙龈交界处。避免横向“拉锯式”刷牙,防止楔状缺损。

2.过度依赖漱口水,忽视基础清洁。含酒精或氯己定的漱口水可能破坏口腔菌群平衡,长期使用导致舌苔增厚、味觉异常。建议每日刷牙两次,餐后使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滞留。若需使用漱口水,应选择无酒精、含氟化钠或CPC(西吡氯铵)的温和配方,且每日不超过两次。

3.忽视牙缝与舌苔清洁,残留致病菌。牙缝是牙菌斑重灾区,仅靠刷牙无法彻底清洁。需每日使用牙线或冲牙器:牙线需轻柔滑入牙缝,避免损伤牙龈;冲牙器选择低压脉冲模式,防止水流冲击过大。舌苔清洁可用专用舌苔刷,每周2~3次,过度刮拭可能引发恶心或味觉减退。

4.滥用美白产品,刺激口腔黏膜。牙贴、美白笔等产品含过氧化物或酸性成分,可能引发牙龈红肿、牙齿敏感。孕期应避免使用此类产品,选择含氟牙膏增强牙釉质抗酸性,若牙龈出血可选用含氨基己酸的止血牙膏(需遵医嘱)。

饮食与习惯失控,诱发口腔危机

1.无节制摄入甜食与酸性饮料。孕期激素变化使唾液pH值下降,牙齿脱矿风险增加。频繁食用蛋糕、糖果或饮用碳酸饮料、果汁,会导致牙菌斑酸度升高,加速龋齿发展。建议减少甜食摄入频率,餐后及时漱口,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2.孕吐后未及时清洁口腔。胃酸反流会腐蚀牙釉质,增加龋齿风险。孕吐后应立即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中和酸性物质;若呕吐频繁,可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唾液中的缓冲成分能保护牙釉质。

3.食用过硬或过黏食物,损伤牙齿。坚果、冰块、牛肉干等食物可能造成牙隐裂或填充物脱落;年糕、软糖等黏性食物易附着牙面,增加清洁难度。孕期应选择质地柔软的食物,如蒸蔬菜、熟水果,避免用牙开瓶盖或咬硬物。

4.忽视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牙龈出血,维生素B2缺乏可能引发口角炎。孕期需保证饮食均衡。维生素C:柑橘、草莓、猕猴桃、彩椒;维生素B2:动物肝脏、鸡蛋、牛奶;钙与磷:奶制品、豆腐、小鱼干;膳食纤维:全谷物、绿叶菜,促进唾液分泌,清洁口腔。

科学护理建议

工具选择。牙刷:软毛小头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膏:含氟牙膏(氟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牙龈出血者可选用医用止血牙膏;辅助工具:牙线、冲牙器、舌苔刷,根据需求搭配使用。

清洁频率:每日刷牙两次,每次不少于2分钟;餐后漱口,使用牙线清洁牙缝;睡前彻底清洁口腔,避免食物残渣过夜。

应急处理。牙龈出血:用纱布轻压止血,冷敷面部,避免用力漱口;牙痛:冷敷患侧脸颊,含漱淡盐水,及时就医;智齿冠周炎:可遵医嘱选用局部冲洗和全身药物治疗,不建议拔牙。

孕期口腔健康是母婴安全的重要基石。通过规避清洁误区、科学饮食管理、定期专业检查,准妈妈们能有效降低口腔疾病风险,为胎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