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正兴  单位:南江县神门乡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10-15
407

秋冬时节,寒凉干燥,昼夜温差大,这样的气候特点很容易损伤我们的呼吸道黏膜,给病毒、细菌可乘之机,进而引发咳嗽、咽痒、气喘等一系列不适症状。不少人饱受久咳不愈的困扰,这背后往往有治疗不对症、护理不到位或者体质虚弱等原因。在中医看来,秋冬咳嗽常因风寒、风燥侵肺或者肺阴不足而反复发作,主张通过辨证施治,兼顾整体调理,再以食疗、按摩、艾灸等方法来改善体质、防止病情迁延。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秋冬咳嗽的中医病机与调养原则,以及多种简便有效的中医小妙招,供大家在家庭中参考使用。

秋冬咳嗽的中医病因与病机

中医认为,秋冬咳嗽主要是外邪侵袭与脏腑失衡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感因素来看,以风寒、风燥为主。当风寒束肺时,会导致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常,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咳嗽声音重浊、痰液稀白、畏寒流涕等症状。而风燥则多在深秋初冬出现,燥邪容易耗伤肺津,患者会出现干咳少痰、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情况。

内伤因素则多与肺、脾、肾相关。肺阴不足时,津液亏耗,就会引发咳嗽;脾虚会导致生痰,痰湿聚集侵犯肺部;肾虚则不能纳气,患者会出现久咳气短的症状。

1.风寒、风燥与秋冬咳嗽的关系

风寒是秋冬咳嗽的常见诱因。寒邪具有收引的特性,会阻碍肺气的宣发,导致患者出现咳白痰、胸闷鼻塞、畏寒发热等症状。治疗风寒咳嗽,宜采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方法。风燥多在深秋初冬出现,燥邪容易损伤人体的津液。患者会出现干咳少痰、口唇干燥等症状。治疗风燥咳嗽,宜采用润肺养阴、生津清燥的方法。

2.体质因素与久咳不愈

体质虚弱的人更容易出现久咳难愈的情况。肺气虚的人,卫外功能不固,容易反复受到外邪的侵袭;脾虚的人,体内痰湿内生,容易侵犯肺部;肾虚的人,气化功能失常,久咳的同时还会伴有气短腰酸等症状。这类人群在治疗咳嗽的同时,还需要补益正气,配合食疗、用药以及生活调养,改善体质,减少咳嗽的复发。

中医调养秋冬咳嗽的原则与方法

中医治疗秋冬咳嗽,重在辨证施治,根据病因、症状以及患者的体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在症状缓解后,还要对肺、脾、肾的功能进行调养,以防止咳嗽复发。

1.内服汤剂与茶饮

对于风寒咳嗽,可以使用三拗汤,并加入生姜、紫苏叶等药材,以增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风燥咳嗽则可以用沙参麦冬汤来润肺生津。痰湿咳嗽适合用二陈汤来化痰止咳。在家庭中,我们还可以饮用一些茶饮来润肺缓咳。比如罗汉果茶,具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的作用;百合枇杷叶茶能润肺止咳、清热化痰;川贝雪梨水则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这些茶饮适合长期调养,有助于缓解咳嗽症状。

2.药膳辅助调理

药膳具有补益和止咳的双重功效。例如,川贝炖雪梨能润肺止咳,适合肺燥咳嗽的患者;百合莲子粥可以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对于肺阴不足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杏仁瘦肉汤能宣肺化痰,适合痰湿咳嗽的人群。不过,痰湿体质的人在食用药膳时,宜少用滋腻的食材,多选择理气化痰的食物。

3.外治法的配合

艾灸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方法。艾灸足三里、肺俞等穴位,可以温阳益气、健脾补肺。穴位贴敷大椎、定喘穴,能够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推拿膻中、天突穴,则可以理气缓咳。这些外治法适合家庭保健时配合使用,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日常预防与生活调养

秋冬预防咳嗽,调整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保暖方面,颈部、背部和足部易受寒邪侵袭,要重点防护,依据天气变化及时添衣,外出时戴上围巾、帽子。室内空气干燥会刺激呼吸道,可用加湿器或在屋内放盆水来增加湿度,缓解干燥。

饮食上,多吃银耳、百合、梨、枇杷等润肺食物,少吃辛辣燥热之品。

适度运动也不可少,打太极、练八段锦等能增强肺功能、提升免疫力。

久咳之人还需戒烟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并定期体检,排查潜在慢性疾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