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20“唉?你听到了吗?”“听到什么?”“有蝉鸣啊,有点刺耳,你听不见?”
如此对话下的朋友满脸疑惑,而你则想要捂住耳朵,二人面面相觑,你不禁联想到“难道我的耳朵在‘唱独角戏’?”那么唱戏的是谁?
答案是“耳鸣”,它如同不请自来的访客,唯独“偏爱”你的耳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数据,全球约15%的成年人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耳鸣,只是多数人并未深究这背后的缘由。看似短暂到几乎可以忽略的身体信号,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信息?
耳鸣是什么?引发原因是什么?
耳鸣并非是独立疾病,而是听觉异常的主观感受,具体表现就是患者可以听到声音,周围却不存在相应声源,且耳鸣的声音形态并不固定,可能是蝉鸣、流水声,也可能是电流声、搏动声,强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许多人很好奇,为什么自己还这么年轻就出现耳鸣呢?实际上,在现代医学中,耳鸣的出现原因和年龄并无过多直接关联,如果长时间处在高分贝环境,会导致内耳毛细胞受到损伤引发耳鸣。此外,部分耳部疾病也是耳鸣的诱因,如中耳炎、耳硬化症等,原因是此类病症可能直接刺激听觉神经。而中医则认为耳鸣有虚实之分,实者多是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
出现耳鸣后该怎么办?
如果耳鸣突然出现,请您仔细回忆近期是否暴露在噪音环境,是否存在过度疲劳、情绪剧烈波动,暂停戴耳机,特别是入耳式耳机,远离嘈杂环境后,症状是否有所缓解。如果伴随听力降低和头晕耳痛等问题,需要立刻前往医院就诊。
许多耳鸣患者的作息时间紊乱,经常熬夜,这会加重神经兴奋,与此同时,许多患者在熬夜的同时还会摄入咖啡因,可能会给内耳血管造成刺激。具体方法就是避免熬夜,同时每天可以做十分钟左右的深呼吸或冥想,缓解压力引发的耳鸣。
长时间耳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声治疗,医生会通过特定频率的声音训练来降低大脑对耳鸣的敏感度,如果您伴有高血压、贫血等基础疾病,则需要优先控制原发病,如调整降压药的剂量、补充铁元素等,从根源避免耳鸣发作。
千万不要轻信任何耳鸣治疗的偏方(比如用草药塞耳朵等),这些做法会给耳道带来相当大的损害,甚至加重感染,如果需要中医治疗,可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分辨虚实,确定具体的治则。
不要强行忽略耳鸣,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耳鸣的出现频次持续提升,若是条件允许,您可以记录耳鸣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长和伴随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准确依据。
耳鸣的预防方法
听力防护很重要:嘈杂环境下,特别是工地、机场等环境,您可以选择佩戴静音耳塞,避免耳道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环境中,这样可以切实有效地减少内耳毛细胞受损的风险。
保证耳道健康: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朵,避免耳道黏膜受损或感染;游泳、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内水分,避免污水引发中耳炎。保持耳道健康,就能有效减少因感染等对听觉神经的刺激,从而降低耳鸣的发生概率。
积极控制基础病:很多耳鸣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此类基础疾病有时会影响我们的耳部血液循环,所以我们要做到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耳部相关疾病,保障身体的整体健康,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耳鸣发作可能性。
养成健康习惯:避免高盐、高脂和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血管硬化,影响耳部供血,若您有吸烟、饮酒的习惯,则需要尽量戒掉,减少有害物质对听觉系统的损害,当我们能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便可以为自己的耳朵提供良好保护。
耳鸣实际上是耳朵在给我们发出受损信号,所以当您出现耳鸣,就要及时调整和积极就医,避免情况恶化。在日常生活中,引发耳鸣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平常需要尽量避免这些诱因,并做好预防和处理,别再让它在我们的耳朵里“唱独角戏”了。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