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癫痫发作后,会出现意识丧失以及抽搐不止的情况,对患者带来的会是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但你知道吗?其实在90%的癫痫发作之前,我们的身体都会发出一系列的“预警信号”。只有科学识别了这些预警信号,才能提前做好病情的预防,避免出现危险的情况。今天主要从科学识别癫痫的预警信号入手,为大家解锁癫痫患者的身体“密码”。
癫痫发作的预警信号有哪些
感觉异常:癫痫发作之前我们的身体会做出一系列的异常反应,比如患者会感觉到肢体的麻木与刺痛症状,部分患者还伴随有一定程度的头晕症状,视线也会变得比较模糊。因为癫痫本身是一种神经系统异常疾病,在发病之前大脑就会发出一些早期信号,表现在我们的肢体感觉上。患者一旦察觉到自己存在感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提高自己的警惕心,并处于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尽量避免接触强光与噪声等刺激源,降低癫痫的发作频率。
情绪变化:在癫痫发作之前,患者可能会表现为异常的焦虑感与烦躁感,情绪波动变大,自己也难以很好控制。这种情绪变化的演变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在癫痫发作的数小时甚至数天前就出现。因此,对于癫痫患者,个人与家属还需要及时关注其情绪状态,在发现情绪变化过大时要及时调整心态,让其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减少情绪因素诱发的癫痫发作。
嗅觉异常:部分癫痫患者在疾病发作之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嗅觉异常症状,并会闻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气味。这一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之后,对我们的嗅觉神经中枢系统造成影响,从而呈现出嗅觉异常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还需要充分意识到潜在的癫痫发作风险,将患者及时转移到安全区域内,避免诱发癫痫的严重后果。
肌肉紧张:在癫痫发作前期会出现明显的肌肉紧张情况,患者多会表现为肌肉的不自觉抽搐或者颤动情况。一旦察觉到有肌肉紧张的问题时,要立即充分放松自己的身心,并及时采取深呼吸等放松训练。该过程中不得过于紧张,减少癫痫的发作风险。
如何区分正常反应和癫痫预警信号
癫痫发作的预警信号比较隐匿,与正常的身体不适感类似,导致很多癫痫患者都难以进行区分,还会忽视这些身体上的不适感。因为癫痫预警信号有着重复性、规律性的特点,因此癫痫患者与家属还需做好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对癫痫的发作情况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不适感的时间、症状表现以及持续时间等。如果某种症状频繁出现,并且与我们的癫痫发作有着一定的时间关联,就需要我们高度警惕这一情况,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比如在连续3次发作之前都出现了心慌与肌肉疼痛的症状时,就需要将其视作自己癫痫发作的重要预警信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这些不适症状时就需要充分关注,及时做好癫痫发作的预防措施。
接收到预警信号后要如何应对
我们一旦捕捉到癫痫发作的预警信号,就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停止一些危险行为,比如驾驶、高空作业等。随后要找准安全位置坐下或者躺下,避免出现突然跌倒的情况。如果身边有人陪伴,要及时告知对方自己的癫痫症状即将发作,让陪伴者协同自己做好预防措施。对于部分独居患者则需佩戴智能手环,在有癫痫发作预警后及时发出求助信号,避免独自承担癫痫的风险。此外在日常复诊中,要将自己的预警信号以及癫痫的具体发作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师,方便其调整自己的治疗方案,提高癫痫症状的控制效果。
并非所有身体发生的信号都是癫痫的预警信号,但它们也能很好地反映我们的病情变化情况。我们需要坚持记录自己的发作日记,找到预警信号、癫痫发作和治疗效果三者的关联性,并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减少这些异常信号的发作频率。可以说每一道细微的身体信号,都是癫痫的“救命提示”。只有读懂它们,才能帮助癫痫患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病情,提高癫痫的控制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