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如交通事故、工伤、运动损伤等,这些意外往往伴随着外伤出血。在专业医疗救援到达之前的黄金5分钟内,正确地进行止血和包扎操作,能够极大地提高伤者的生存概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黄金5分钟的急救原则
面对突发外伤,需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核心原则,在5分钟内完成三个关键步骤——1.快速评估环境:确保现场安全,避免自身陷入危险。2.判断伤情轻重: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大出血。3.规范操作止血包扎:采用科学方法控制出血,避免因操作不当加重损伤。
止血操作:阻断生命流失的关键
(一)直接压迫止血法。适用范围:小伤口、浅表伤口。操作步骤:①暴露伤口:去除表面污物,若异物嵌入较深则保留原位。②覆盖与按压: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织物覆盖伤口,持续垂直按压10~15分钟。③抬高伤肢:四肢伤口可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加速止血。注意事项:按压期间避免频繁移开敷料查看,确需确认时轻压边缘观察渗血。
(二)指压止血法。1.适用范围:头部、颈部、四肢动脉出血(尤其是喷射性出血)。2.关键部位操作:①颈动脉:颈部出血,压迫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避免双侧同时压迫,防止脑缺血)。②肱动脉:上肢出血,压迫肱二头肌内侧沟中点。③桡、尺动脉:手部出血,同时压迫腕部两侧动脉。④股动脉:下肢出血,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搏动处。⑤颞动脉:头侧出血,压迫耳屏前方颧弓根部。3.注意事项:单次压迫不超过10分钟(婴幼儿≤5分钟),防止组织缺血坏死。
(三)加压包扎止血法。1.适用范围:四肢、头部的小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2.操作步骤:①清洁伤口: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异物(禁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②覆盖与包扎:用纱布覆盖伤口后,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力度以止血且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3.注意事项:定期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如手指或脚趾颜色、温度),过紧需松解重新包扎。
(四)止血带止血法。1.适用范围:四肢大动脉出血,其他方法无效时使用。2.操作步骤:①选择材料:优先用橡胶止血带或气压止血带,紧急时可用宽布条(禁用电线、绳索)。②正确绑扎:在伤口上方(近心端)垫软布,止血带绕肢体一圈后拉紧固定,以刚阻断动脉血流为度。③记录时间:标注绑扎时间(精确至分钟),每隔30~40分钟放松1~2分钟(放松时需指压止血),总使用时间常温下不超过3小时。3.注意事项:必须向后续医护人员交接止血带使用时间,避免肢体坏死。
包扎的目的与材料
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肢体、辅助止血。
常用材料:绷带、三角巾、创可贴。应急时可用干净毛巾、衣物等替代。
包扎方法
(一)绷带包扎法。环形包扎:手腕、脚踝等均匀部位,环形缠绕,每圈覆盖前圈1/3~1/2。螺旋包扎:手臂、大腿等,环形固定后螺旋向上,每圈覆盖前圈1/2。螺旋反折包扎:小腿等粗细不均部位,螺旋上升时在变粗处反折。“8”字包扎:膝、肘关节,绕关节上下交叉成“8”字形。
(二)三角巾包扎法。头部包扎:底边齐眉,顶角拉至脑后,两底角耳上交叉后前额打结,顶角塞入。面部包扎:覆盖伤口,确保眼、鼻、口露出。
注意事项
快速判断:区分动脉(鲜红喷射)、静脉(暗红涌出)出血,针对性止血。
防感染:清洁双手或戴手套,用无菌敷料。异物勿强行拔出。
观察记录:检查末梢循环(苍白、麻木提示过紧),记录止血带时间、出血量。
防休克:面色苍白、脉搏微弱时,平卧并抬高下肢。
及时求救:严重出血(如用止血带)立即拨打120,持续监测意识、呼吸至救援到达。
止血和包扎是急救基本技能,黄金5分钟内迅速有效操作,可挽救生命、争取救治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