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的年龄越来越低,身边因为脑血管疾病手术、住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脑出血(即脑溢血)。脑出血发生后,患者出现头痛、昏迷、呕吐等症状,随着出血量增加,患者出现脑水肿的概率升高,容易引起走路、说话异常。根据患者脑出血量、结合出血部位、患者临床状态等综合评估是否开展手术治疗。手术可以改善病症,但术后患者恢复需要护理,很多患者对术后需要如何康复护理知之甚少,下文简单介绍。
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策略都在这里,赶快收藏吧!
由于大多数的脑出血患者病情复杂,且进展速度快,为了避免病情持续恶化,多在患者出血量达到30ml颅内压超过25mmHg、血肿量导致中线超过5mm、脑疝形成等情况后开展手术治疗。尽管现在各类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但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依旧不能忽视,患者术后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恢复,为了可以让患者术后尽早康复需要配合术后治疗采取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通常脑出血术后患者关注以下护理措施,有利于术后恢复健康。
1.预防窒息——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了保障手术可以顺利进行,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在术后麻醉药物药效彻底散去需要一定时间,这段过程中受麻醉药物影响患者容易出现误吸、窒息等情况。术后持续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清除干净,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在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过程中,护理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患者呼吸道黏膜,还要针对特殊患者予以雾化吸痰处理。
2.确保安全——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脑出血术后患者受手术、心理等因素影响,身体承受的刺激比较多,容易出现心率加快、低血压、高血压、低血氧等情况,对患者的安全不利。术后需要持续关注脑出血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以便于出现异常时及时找到医生救治,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压升高情况,控制血压水平,合并颅内压升高的患者,持续观察,确保患者颅内压在60mmHg~80mmHg以上;如果无颅内压升高,则血压控制目标90mmHg~160mmHg,以收缩控制在130mmHg~160mmHg为宜。控制体温36℃~38℃宜。
3.避免患者激动——保持环境舒适、情绪稳定
脑出血术后保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可以使得患者身心舒适,避免患者情绪激动,血压飙升,预防患者术后再出血。术后保持患者病房安静,减少噪声干扰,避免交谈一些会让患者情绪激动的话题。根据情况,关闭收音机、电视等噪声源。家属可以多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向患者说一些身边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赶走负面情绪,维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4.预防便秘——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脑出血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消化道功能减弱,容易出现便秘,而便秘存在升高颅内压的风险,使得患者再次出现脑出血。故术后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选择一些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稀饭、蔬菜汤等。
5.预防压力性损伤——做好患者皮肤护理
压力性损伤为脑出血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越长的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越高。为了预防压力性损伤,术后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应每隔两小时帮助患者翻身、及时使用干净的毛巾清洁患者皮肤,确保患者皮肤清洁干爽。为患者选择柔软的贴身衣物、保持床单平整等。
6.加速康复——指导患者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可以加速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但需要注意,康复训练不宜过早开始,在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病情稳定、无脑水肿、无出血风险等情况下开始效果比较理想。
脑出血预防方法值得关注!
近年来脑出血发生率逐渐升高,对于脑出血达到手术指征的及时开展手术治疗,术后科学护理以尽快恢复健康。对于平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高风险人群,需要注意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减少熬夜,推荐每日摄入盐量低于5g,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控制血压,以积极预防脑出血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脑出血术后可以采取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环境舒适和患者情绪稳定等护理策略,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做康复锻炼等,以帮助患者尽早摆脱脑出血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