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丽梅  单位:南江县大河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10-22
50

外科伤口换药时,很多人会纠结 “用碘伏还是生理盐水”,甚至觉得 “碘伏能杀菌,肯定比生理盐水更防感染”。但其实两者作用不同,没有绝对的 “谁更好”,关键看伤口情况 —— 有些伤口用生理盐水更合适,有些则需要碘伏辅助,选错了反而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一、先搞懂:碘伏和生理盐水的作用不一样

碘伏和生理盐水在换药中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生理盐水的主要成分是 0.9% 的氯化钠溶液,和人体体液渗透压相近,它没有杀菌作用,核心功能是 “清洁伤口”—— 比如冲洗掉伤口表面的血痂、分泌物、灰尘等杂质,减少这些物质对伤口的刺激,为伤口愈合提供干净的环境。而碘伏含有碘成分,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等,核心功能是 “消毒杀菌”—— 通过杀灭伤口及周围的致病菌,降低感染风险,尤其适合有污染或潜在感染风险的伤口。简单说,生理盐水负责 “清洁”,碘伏负责 “杀菌”,两者针对的问题不同,不能直接比较 “谁更防感染”。

二、看伤口情况:选碘伏还是生理盐水

1. 这些情况,优先用生理盐水

如果伤口是清洁的浅擦伤、缝合后的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渗液),或伤口表面有较厚的血痂、分泌物,优先用生理盐水。用无菌纱布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或冲洗伤口,能温和地清洁伤口表面,去除杂质,又不会像碘伏那样刺激新生的肉芽组织,影响愈合。比如缝合后的手术切口,换药时用生理盐水清洁周围皮肤和切口表面,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就能保持伤口干净,促进愈合,无需额外使用碘伏。

2. 这些情况,需要用碘伏

如果伤口是污染较重的伤口(比如被泥土、污物污染的伤口)、有红肿、渗液、化脓的感染伤口,或需要穿刺、拆线等操作时,需要用碘伏。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从伤口中心向外螺旋式擦拭消毒,范围覆盖伤口周围 5 厘米的皮肤,能有效杀灭致病菌,控制感染或预防感染。比如被生锈物品划伤的伤口,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掉表面污物,再用碘伏消毒,能降低破伤风感染风险;有渗液的感染伤口,用碘伏消毒后再处理,能减少细菌滋生,帮助控制炎症。

三、正确使用:避开这些误区,效果更好

1. 碘伏别用太多,也别频繁用

使用碘伏时,不要反复涂抹或让碘伏长时间停留在伤口表面,以免碘成分刺激伤口组织,影响肉芽生长。通常消毒 1-2 遍即可,待碘伏自然干燥后再覆盖纱布。也不要每天多次用碘伏消毒,清洁伤口一般 2-3 天消毒一次,感染伤口遵医嘱,过度消毒反而会破坏伤口表面的正常菌群,不利于愈合。

2. 生理盐水别用 “非无菌” 的

换药用的生理盐水必须是医用无菌生理盐水,不能用自制的盐水或非无菌的生理盐水。自制盐水浓度难以控制,且可能含有细菌,非无菌生理盐水也存在污染风险,用这些盐水清洁伤口,反而可能导致感染。购买时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或药店的医用无菌生理盐水,开封后尽快使用,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污染。

四、特殊情况:这些伤口,别自行选药

1. 有基础疾病的伤口

如果患者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伤口愈合较慢,或伤口较大、较深(比如超过 1 厘米的伤口),别自行决定用碘伏还是生理盐水,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伤口情况后选择合适的换药方案。这类伤口感染风险较高,处理不当容易延误治疗,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2. 对碘过敏的患者

如果已知对碘过敏,绝对不能使用碘伏,否则可能引发皮肤红肿、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情况。这类患者换药时,应告知医生过敏史,选择其他不含碘的消毒剂(如氯己定),或仅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由医生制定安全的换药方案。

结语

外科换药时,碘伏和生理盐水没有 “谁比谁更防感染” 的说法,关键是 “对症选择”—— 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温和清洁,污染或感染伤口用碘伏杀菌。掌握两者的适用场景和正确使用方法,避开常见误区,才能让换药真正起到保护伤口、促进愈合的作用。如果不确定伤口情况,或伤口出现异常(如持续红肿、化脓、疼痛加剧),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处理,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