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鸣鹃  单位:阆中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发布时间:2025-10-15
41

“头痛又犯了,忍忍就过去了”——这是很多人对头痛的态度。但作为神经内科护士,我见过太多因忽视头痛信号而延误治疗的案例。头痛其实是身体发出的“求救密码”,不同类型、不同伴随症状的头痛,背后可能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健康问题,从良性的疲劳紧张到致命的脑血管疾病都有可能。今天,我们就全面了解头痛的N种信号,教你科学应对“头痛之扰”。

常见头痛类型:这些“信号”多为良性,但需警惕频繁发作

紧张性头痛:“紧箍咒”式疼痛,压力是主要诱因

疼痛特点:双侧头部、后枕部或前额部有持续性压迫感、紧箍感,如戴紧帽,疼痛轻至中度,日常活动不会加重。

发作时长:通常持续30分钟到7天,部分人可能呈现慢性发作(每月发作超过15天,持续3个月以上)。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颈部肌肉僵硬、头晕、注意力不集中,但很少出现恶心、呕吐或对光线、声音敏感。

诱因:主要为长期精神压力、焦虑、睡眠不足、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电子设备)、颈部肌肉紧张,饥饿、脱水、环境嘈杂也可能诱发。

偏头痛:“搏动性”剧痛,伴随明显“畏光畏声”

疼痛特点:多单侧(也可双侧)搏动性疼痛,如血管“跳着疼”,中至重度,日常活动会加重,患者常想卧床。

先兆症状:约1/3的偏头痛患者发作前会出现“先兆”,最常见的是视觉先兆,如眼前出现闪光、亮点、暗点或视物模糊,持续20-30分钟后头痛开始。少数人会出现肢体麻木、言语困难等先兆。

伴随症状:几乎都会出现恶心,部分人呕吐;对光线、声音、气味极度敏感,喜欢待在安静黑暗的环境中。

诱因:饮食(巧克力、奶酪、红酒、腌制食品)、睡眠不规律、女性生理期、情绪波动、强光刺激等均为常见诱因。

丛集性头痛:“自杀性头痛”,疼痛剧烈且集中发作

发作模式:“丛集性”发作是核心,头痛在数周或数月内集中发作,每天1-8次,每次15-180分钟,之后进入数月至数年缓解期。

疼痛特点:单侧眼眶、颞部剧烈锐痛、烧灼感或刺痛,患者形容“像冰锥扎眼睛”,疼痛远超偏头痛。

伴随症状:发作侧眼部会出现流泪、红肿、眼睑下垂,鼻腔会流涕、鼻塞,部分人会出现瞳孔缩小。

诱因:酒精、吸烟、强光、睡眠紊乱是常见诱因,发作多在夜间固定时间(如凌晨2-3点),与生物钟相关。

危险头痛信号:出现这些情况,务必立即就医!

突发“霹雳样”剧烈头痛:突然发生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如“被重物砸头”或“炸弹爆炸”,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高,需在黄金3小时内救治。

伴随神经功能障碍:头痛时出现肢体无力、麻木、瘫痪,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视物重影、意识模糊等,可能是脑梗死、脑出血或颅内肿瘤信号。

伴随发热、颈部僵硬:头痛伴发烧(体温≥38.5℃)、脖子僵硬无法低头,可能是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不及时治疗危及生命。

“静悄悄的头痛”:头痛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或发作频繁、程度加剧,晨起更明显,可能是颅内肿瘤或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特殊人群的头痛:65岁以上首次头痛、孕妇、癌症病史或免疫低下者出现头痛,需警惕继发性病因,不可归为“老毛病”。

科学应对头痛:从“忍忍就过”到“精准处理”

就医指南:什么时候该看医生?挂什么科?

必须立即就医:出现“危险头痛信号”时,直接去急诊科,必要时拨打120。

建议尽快就医:良性头痛每月发作超过4次、影响工作生活,或持续3天不缓解、止痛药效果差,需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首选神经内科,若怀疑与颈椎有关,可挂骨科或康复科;若与情绪、压力密切相关,可挂心理科。

日常预防与护理:远离头痛的“自我管理法则”

规律作息:固定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或睡懒觉,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

健康饮食:记录“头痛日记”找诱因食物;每天喝1500-2000ml水防脱水;少吃加工食品,适量吃富含镁的食物。

管理压力与姿势:每天抽10-15分钟放松;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做颈部拉伸;选合适枕头保持颈椎生理曲度。

小结

头痛是身体的“健康信号”,提醒我们关注生活方式和身体状态。希望大家学会辨别头痛信号,既不忽视危险警报,也不被良性头痛困扰。科学应对头痛,从“读懂信号”开始,及时就医、规律作息、管理压力,就能远离头痛,拥抱健康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