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琳  单位:株洲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发布时间:2025-08-08
3351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随时可能发生,而急救技能往往是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关键。无论是突发的心脏骤停,还是意外的创伤和烧伤,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能够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家庭作为生活的港湾,更是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场所。普及急救基础知识,不仅能够提升家庭成员的安全意识,还能在危急时刻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并掌握这些急救技能,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心肺复苏(CPR)

1.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心脏骤停是极其危险的紧急状况,患者因缺氧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心肺复苏(CPR)通过人工维持血液循环和呼吸,为抢救争取时间。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内实施CPR,生存率可达50%以上;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下降7%至10%。掌握心肺复苏技能至关重要,是每个家庭成员必备的急救能力,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2.心肺复苏的步骤

确保现场安全,轻拍患者双肩并呼喊,判断意识和呼吸。若无反应,拨打急救电话,说明位置和情况。将患者平躺,解开衣物,开始胸外按压:双手交叉,掌根置于胸骨中下1/3处,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捏住鼻孔,嘴包住口部,缓慢吹气使胸廓抬起,每次持续1秒。

3.注意事项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保持按压节奏和深度至关重要。按压过浅无法有效推动血液循环,而按压过深则可能造成肋骨骨折等伤害。如果施救者不熟悉人工呼吸,可仅进行胸外按压,即“单纯按压式CPR”,也能为患者提供一定帮助。此外,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确保连续性。

二、创伤处理

1.止血

创伤出血时,血液会迅速流失,可能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止血是急救的首要任务,应立即采取措施。使用干净的布料或纱布直接按压在伤口上,施加适度压力,保持按压直至出血停止。如果伤口出血量大,可更换布料继续按压,但不要移除已被血液浸透的布料,以免破坏凝血块。对于四肢出血,可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以减少出血。

2.包扎

止血后,伤口需要妥善包扎以防止感染。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料覆盖伤口,确保伤口完全被覆盖。然后用绷带轻轻缠绕固定,注意不要缠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时要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燥,避免纱布与伤口粘连。如果伤口有异物,不要强行拔出,可在伤口周围包扎固定,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处理。

3.骨折处理

骨折时,骨骼可能移位,移动伤者易致进一步损伤,尤其怀疑脊柱骨折时,不当移动后果严重。四肢骨折可用夹板或硬物(如木棍、杂志)固定。将夹板置于受伤肢体两侧,用绷带或布条固定,夹板长度需超过骨折上下关节。固定后,检查肢体末端血液循环,若出现麻木或颜色异常,需调整夹板松紧度,确保安全。

三、烧伤处理

1.冲洗

烧伤后,皮肤温度高,组织损伤持续。应立即用15℃~20℃的冷水冲洗烧伤部位,水温以不痛为宜。冲洗至少10分钟,直至疼痛减轻。冷水可迅速带走热量,降低皮肤温度,减少深层组织损伤,缓解疼痛,防止烧伤部位因高温继续受损。

2.包扎

冲洗后的伤口表面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的侵袭。应使用干净的布料或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伤口,避免直接用手接触伤口,防止感染。不要在伤口上涂抹任何油膏、药膏或偏方,如牙膏、酱油等,这些物质可能会阻碍热量散发,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影响医生对烧伤深度的判断。轻轻包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3.就医

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烧伤面积和深度。成人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10%,儿童超过5%,或深度达到深二度以上,常会引起休克、感染等严重生理紊乱。这类烧伤需立即就医,由专业人员评估处理。等待急救时,保持伤者安静,避免伤口污染,密切观察其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确保及时有效救治。

四、结语

急救知识在家庭生活中至关重要,能够在突发状况下为生命安全提供关键保障。心肺复苏、创伤处理和烧伤急救等基本技能,是每个家庭都应掌握的急救要点。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在紧急时刻迅速采取行动,还能有效减少伤害、挽救生命。未来,随着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技能培训的推广,家庭急救能力将不断提升,为更多家庭提供安全保障,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安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