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秋冬季节,气温骤降,空气湿度变化大,环境中易滋生病毒和细菌,给慢阻肺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挑战。本文将系统探讨秋冬季节慢阻肺患者需重点警惕的事项,帮助患者做好预防与管理,减少急性加重的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秋冬季慢阻肺患者易发急性加重
环境因素的影响
秋冬季节,气温骤降,空气变得寒冷且干燥。冷空气进入呼吸道后,会刺激气道黏膜,使局部血管收缩,导致气道黏膜充血和水肿加重。冷空气使气道分泌物的黏稠度增加,排出变得困难,形成痰液滞留,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这种情况使患者呼吸更加费力,出现喘息和咳嗽的症状。同时,秋冬季节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质(如PM2.5、PM10)含量较高,且病毒和细菌种类丰富,这些污染物和病原体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引发或加重呼吸系统感染,成为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
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性
秋冬季是呼吸道病毒和细菌传播的高峰期。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这些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极易在密闭环境中感染慢阻肺患者。细菌如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也是常见的病原体。慢阻肺患者由于气道结构改变及黏液分泌异常,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导致病原体易于侵入和定植,引起感染。感染时,气道炎症加剧,黏液分泌增多,气道狭窄加重,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咳嗽、痰量增加、气急等急性加重症状,严重时需紧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免疫功能下降
慢阻肺患者常伴有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较正常人减弱。秋冬季节寒冷环境容易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尤其是老年患者,体内免疫细胞活性下降,免疫因子分泌减少。这种免疫功能下降使得呼吸道对病毒和细菌的防御屏障变薄,细菌和病毒更易侵入并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不仅损伤气道组织,还促进气道重塑和功能恶化。免疫力减弱还增加了继发感染的风险,使慢阻肺患者更容易反复出现急性加重,影响整体疾病的长期控制和预后。
秋冬季慢阻肺管理的关键措施
加强防护措施
慢阻肺患者在秋冬季节应特别注意防护,避免直接暴露于寒冷空气中,尤其避免冷风直吹面部和呼吸道。外出时佩戴医用口罩或防护口罩,不仅能阻挡冷空气,还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病毒和颗粒物,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室内环境要保持适度通风,防止空气污浊,但不可开窗过大造成室内温度过低。同时,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有助于减少气道干燥和刺激,降低气道炎症和咳嗽发作的可能性,促进呼吸道黏膜的健康。
药物依从性与规律治疗
慢阻肺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规律使用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长效抗胆碱药(LAMA),以维持气道开放和改善呼吸功能。同时,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能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减少急性加重发生频率。秋冬季节气温低、感染多发,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方案,适时增加预防性用药,提升对感染和炎症的抵抗力。切忌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以免导致病情恶化。
加强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慢阻肺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流感病毒每年变异,秋冬季节流感高发,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流感感染及其引起的并发症。肺炎球菌是导致严重肺部感染的常见细菌,疫苗接种能显著降低肺炎及败血症风险。特别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慢阻肺患者,应优先接种这两种疫苗,提高免疫保护水平,减少因感染导致的急性加重和住院风险,保障健康安全。
结语:
秋冬季节是慢阻肺患者病情易加重的高风险期,主要由于寒冷干燥的环境刺激、呼吸道感染频发以及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有效的疾病管理需全面重视环境防护,避免寒冷刺激和空气污染,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减少感染风险。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嘱,规律使用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确保气道通畅与炎症控制。加强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提升机体免疫力,进一步降低感染及急性加重的发生概率。只有多方面协同防护,慢阻肺患者才能在秋冬季节有效减少急性加重,保障呼吸功能稳定,提升生活质量,维护健康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