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康复就是通过多学科合作的方式,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手段,使患者培养并保持健康行为,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功能层面恢复到最佳状态。同时,它是一种旨在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综合性心血管管理医疗模式。
心脏康复的优点
1. 在治疗上更加全面:对大多数已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的患者,药物治疗以及必要的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而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调节等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应该进行心脏康复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用量,减少手术治疗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2. 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心血管疾病多数是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心脏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您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努力达到针对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全程关注、全面治疗。
3. 减少患者对药物和手术的需求:大部分患者经过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提高综合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用量,能延缓或减少由于疾病进展而需要进行的手术治疗。
心脏康复的核心目标
1. 促进身体恢复:通过个性化运动计划(如散步、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逐步增强心肺耐力,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脏负担。
2. 降低疾病风险: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如心梗、卒中)复发。
3. 心理与社会支持:缓解焦虑或抑郁情绪,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回归正常社交与工作。
适用人群
1. 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支架或搭桥术后患者。
2. 高危人群: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
3. 术后康复者: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后需逐步恢复身体功能的患者。
心脏病患者如何做康复
1. 心理康复
很多人得了心脏病很是担心,忧心忡忡,这样不但不利于心脏病康复,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病情。所以,我们一定要开导心脏病患者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正确对待并接受正规治疗,就能与心脏病和平相处。其实,人类能根治的疾病很少,大部分疾病我们都得与之和平相处,这样通常就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寿命。
2. 药物康复
大部分心脏病都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例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衰等。凡是需要长期服药的心脏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药,切勿听信谣言,随意停药或换药。例如,冠心病要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高血压要服用降压药,心衰要服用沙坦或普利、螺内酯、倍他乐克等。
3. 饮食康复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饮食尤为重要,因为不健康的饮食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所以健康饮食很重要,对于冠心病我们建议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应严格限制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酥饼、油炸食品、动物油等;需要控制摄入量的食物包括瘦肉、各种油、细粮;鼓励增加摄入的食物有水果、蔬菜、杂粮;可适当补充的食物有鱼肉、坚果、奶制品等。对于心衰患者,除了遵循以上健康饮食原则外,还要注意少食多餐,因为一次进食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衰急性发作。
4. 戒烟戒酒
无论是哪种心脏病,患者都应远离烟酒。临床经验和大数据研究均表明,吸烟饮酒会加重病情。
5. 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的情况比较复杂,简单来说,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心脏情况来决定是否能运动以及运动的强度。一般来说,心衰、心绞痛未得到有效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都不建议运动。没有这些情况的心脏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
(1)散步:散步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运动时会诱发心绞痛的患者,散步有助于改善病情。每次可散步20至60分钟,每天1-2次,或每天步行800米至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的患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也能够改善心功能。慢跑的路程和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确定,不必强求。
(3)打太极拳:打太极拳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通常来说,体力较好的患者可以练习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的患者可以练习简化式太极拳。不必打全套,可打半套;体质弱及记忆力差者可只练习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