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控 > 科学进行手卫生:预防感染最易被低估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蓉  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医院质量管理部  发布时间:2025-05-06
5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年因医院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中,约30%可通过规范的手卫生避免。然而,这一措施,却常因认知误区、操作不当或习惯疏忽而被低估。

一、感染传播机制:双手——病原体的“特洛伊木马”

我们的双手,每天接触数以万计的物体表面,从门把手到电梯按钮,从钱币到手机,每一处都可能潜伏着病原体。研究发现,一双未清洁的手可能携带超过80万细菌,其中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这些病原体能够在手部存活数小时,甚至数天,通过手部接触食物、口鼻或伤口,便如“特洛伊木马”般突破人体防线,引发感染。

在医疗环境中,医护人员的手更是成为病原体在患者间传播的“中转站”。据统计,约30%的医院感染与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有关。医护人员的手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若未进行规范的手卫生,这些病原体便可能通过手传播给其他医务人员或者是患者,造成交叉感染。

二、科学手卫生:阻断传播链的“黄金法则”

手卫生并非简单地洗手,而是一套科学的操作流程。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手部污染程度,手卫生可分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三种类型。

洗手是手卫生的基础,适用于手部有可见污染或接触可能污染的物体后。是指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液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需注意取不少于3ml或可打湿双手所有表面的足量洗手液,用六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认真揉搓至少15秒,覆盖指背、指缝、指尖,必要时增加手腕的清洗,最后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卫生手消毒适用于手部无可见污染时。是指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需确保速干手消毒剂足量,完全覆盖手部皮肤,揉搓步骤同六步洗手法,揉搓时确保速干消毒剂完全覆盖双手所有皮肤表面,直至彻底干燥。一般情况下,注意洗手和卫生手消毒不宜同时使用,避免过度清洁破坏手部皮肤屏障。

外科手术消毒则更为严格,适用于外科手术前。是指外科手术前医护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术消毒剂通常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三、被低估的真相:认知与行为的鸿沟

尽管手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诸多挑战。认知误区是首要障碍,如“我的手看起来很干净”的错觉,或“戴手套就能替代手卫生”的错误观念。实际上,肉眼可见的污垢仅占手部微生物的极小部分,多数病原体肉眼不可见。戴手套虽然可以减少手部与病原体的直接接触,但手套可能破损或成为病原体传播的媒介,脱手套后仍需洗手。

行为惯性也难以忽视。在忙碌的工作环境中,医护人员可能因时间紧迫而省略手卫生步骤,或未掌握正确方法,导致效果打折。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仅为40%~60%,存在很大改进空间。这些现象反映了手卫生在认知与行为之间的鸿沟,亟须通过进一步规范手卫生行为来改善。

四、改善依从性:让手卫生成为自觉行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需要多管齐下。教育先行是基础,通过视频、海报、培训等形式,普及手卫生知识,纠正认知误区。例如,展示手部微生物的显微图像,让医护人员直观感受手卫生的必要性。在关键区域配备感应式洗手池、手消毒剂,减少操作障碍。同时,确保手卫生用品充足、易获取。

监测反馈则是持续改进的关键。使用荧光标记或第三方问卷调查人员,观察手卫生执行情况,及时反馈改进。此外,将手卫生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遵守手卫生规范,也是改善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的长效机制。

五、全民行动:手卫生的社会意义

手卫生不仅是医疗行为,更是公共卫生的基石。学校、办公场所、家庭等场景同样需要重视手卫生。教育孩子从小养成洗手习惯,公共场所增设手卫生设施,媒体传播科学手卫生知识,让“洗手”成为全社会共识。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一被低估的“黄金法则”,用行动筑起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桂林市人民医院医院 质量管理部) 

黄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链接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4-17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4-17
来源:广西崇左市大...
2025-04-17
来源:南宁市第一人...
2025-04-17
来源:惠州市惠阳区...
2025-04-17
来源:1玉林市红十...
2025-05-08
来源:桂林市兴安县...
2025-05-08
来源:高唐县人民医...
2025-05-08
来源:广西柳钢医疗...
关注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