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尧  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70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下降,骨骼变得脆弱,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很多人认为只要补钙就能预防,但实际上,骨骼健康远不止依赖钙元素。维生素D、蛋白质、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都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常常在无声无息中发展,直到发生骨折才被重视。了解骨质疏松的成因、识别高危人群、掌握科学防治方法至关重要。通过合理营养、规律运动和定期筛查,才能真正守护骨骼健康,远离骨折威胁。

1.认识骨质疏松

1.1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变得稀疏、脆弱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内部结构变差。骨头的密度下降后,轻微碰撞甚至日常活动都可能引发骨折,尤其是脊椎、髋部和手腕部位更容易受伤。

1.2骨质疏松的危害

这种病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疼痛或不适,很多人直到发生骨折才发现问题。骨折后可能带来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慢性疼痛等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心肺功能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1.3高危人群

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流失加快,患病风险显著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骨代谢减慢,也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骨质疏松家族史、体型偏瘦的人群,患病几率也更高。

2.防治误区与科学认知

2.1单纯补钙就够了吗?

很多人以为只要多吃钙片就能预防骨质疏松,其实骨骼健康不仅依赖钙。维生素D帮助肠道吸收钙,如果缺乏,即使吃再多的钙也无法被身体利用。蛋白质是骨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入不足也会影响骨强度。激素水平如雌激素、睾酮等对维持骨密度同样关键。

2.2补钙也要讲方法

补钙不是越多越好,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量一般在800~1000毫克之间。最好通过食物摄取,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如果需要额外补充,应结合维生素D一起使用,提高吸收率。同时避免空腹服用,减少胃肠刺激,并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增加肾结石风险。

2.3药物治疗不能忽视

对于已经确诊为中重度骨质疏松的人群,仅靠饮食和补钙难以逆转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双膦酸盐类药物来抑制骨吸收,或使用降钙素缓解骨痛。还有一些新型药物如地诺单抗、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可用于特定人群。药物需在专业指导下长期规范使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3.综合防治策略

3.1均衡营养

蛋白质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摄入不足会影响骨基质的形成。镁参与骨骼中矿物质的沉积过程,主要来源于全谷物、坚果和绿叶蔬菜。锌在骨细胞代谢中起调节作用,常见于鱼类、瘦肉和豆类。维生素K有助于骨钙结合,增强骨骼韧性,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含量较高。日常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奶制品、蛋类、海产品等,为骨骼提供全面营养支持。

3.2科学运动

负重运动通过地面向身体传递力量,刺激骨骼增加密度,慢跑、快走、跳绳、爬楼梯都是不错的选择。非冲击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虽不剧烈,但能增强下肢稳定性,减少跌倒风险。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至少三次,每次30分钟左右,强度以微微出汗、心跳略有加快为宜。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骨代谢,延缓骨量流失。

3.3定期筛查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隐匿,很多人直到骨折才意识到问题。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最常用的骨密度检测方法,准确度高、辐射量小,适用于腰椎和髋部测量。建议女性在更年期后开始定期检查,男性65岁起每两年一次。有长期服药史、家族史或体型偏瘦者可提前进行筛查,便于早期发现骨量减少并及时干预。

结语

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的“标配”,更不是单纯补钙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涉及营养、运动、激素、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只有全面了解疾病特点,纠正错误认知,科学干预,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发展。中老年人、尤其是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注重日常饮食均衡、坚持合理锻炼,并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盲目补充钙剂或依赖保健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