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格格1 叶若莲1 邱琼1 郑帅豪2  单位:1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10

孩子活泼好动,骨折在成长过程中时有发生。从意外受伤到重新活蹦乱跳,骨折康复是一场“持久战”,关乎骨骼健康与未来成长。本文将围绕儿童骨折康复,从急救处理、康复阶段要点到日常防护,为家长和孩子解密关键知识,助力“骨力全开”。

一、孩子骨折了,急救处理要“稳准快”

孩子意外骨折,家长别慌!正确急救是康复第一步。发现孩子骨折,首先要“稳”,避免慌乱搬动造成二次损伤。若为开放性骨折(伤口与外界相通),用干净纱布、毛巾按压止血,减少出血风险;若是闭合性骨折,观察受伤部位形态,比如手臂弯曲变形、腿部肿胀畸形,判断骨折后,要“准”找固定物,像木板、硬纸板,剪成合适长度,垫上软布后固定骨折两端关节,固定时动作轻柔,避免挤压伤处。最后“快”送医,尽快到医院让专业医生处理,黄金救治时间能为后续康复打好基础,例如在骨折后1-2小时内就医,能降低组织肿胀对治疗的影响。

二、儿童骨折康复阶段:科学锻炼+精心护理

(一)固定期:稳住“基础”等愈合

骨折后,医生会用石膏、支具固定受伤部位,这一阶段重点是“稳住”。家长要帮孩子做好固定部位护理,比如石膏固定的手臂,要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肿胀;观察手指、脚趾活动和颜色,若发白、发紫、发麻,可能是固定过紧,及时找医生调整。同时,未固定关节别闲着,例如腿部骨折时,健康腿要多活动,受伤侧的脚趾、腰部也可适当运动,以防止肌肉萎缩,为后续康复储备“力量”。

(二)拆除固定后:循序渐进练功能

拆除石膏、支具,不代表骨折已完全康复,只是进入“功能重建”阶段。此时受伤部位关节僵硬、肌肉无力是常态,康复锻炼要“慢工出细活”。先从被动运动开始,家长或医护人员辅助孩子活动关节,比如轻轻弯曲、伸直受伤手臂,动作幅度以孩子能忍受的疼痛为限;慢慢过渡到主动运动,让孩子自己握拳、抬腿,锻炼肌肉力量。例如手腕骨折拆除固定后,可先做手腕轻柔旋转,再握弹力球练习抓握,循序渐进地恢复关节灵活度,过程中别追求“一步到位”,过度用力可能再次损伤骨骼。

三、儿童骨折康复,这些“坑”别踩

(一)盲目补钙:并非越多越好

不少家长觉得骨折后要猛补钙,其实儿童骨骼生长有自身规律。只要日常饮食均衡,牛奶、鸡蛋、豆制品等食物中所含的钙就足够满足需求,过度补钙可能导致血钙过高,增加肾脏负担,甚至让骨骼过早钙化,影响愈合质量。除非医生判断孩子缺钙,否则别盲目买钙剂“狂补”。

(二)过早负重:骨折康复“隐形杀手”

骨折没完全愈合就着急让孩子走路、拿重物,是康复大忌。儿童骨骼韧性强但强度不足,过早负重会让骨折部位变形、移位,比如小腿骨折后,没恢复好就蹦跳,可能导致骨折处再次裂开,延长康复时间。家长要监督孩子,遵循医生“何时能活动、何时能负重”的指导,别凭“感觉”让孩子尝试。

四、预防儿童骨折,日常防护要做好

(一)居家环境:排查“危险角落”

家里是孩子活动频繁的地方,要定期排查隐患。客厅地板防滑,浴室铺防滑垫;阳台、窗户装防护栏,避免孩子攀爬坠落;玩具要收纳整齐,别让积木、轮滑鞋随意散落,以免绊倒孩子。这些细节能减少孩子在家受伤骨折的风险。

(二)户外活动:护具+监督双保险

孩子爱跑跳、玩滑板、骑自行车,户外活动时,护具是“保命符”。玩滑板要戴头盔、护膝、护肘,骑自行车也同理,从而给孩子全方位防护。同时,家长别当“甩手掌柜”,在公园、操场要盯着孩子,提醒远离危险区域,比如河边、陡坡,及时制止危险动作(例如从高处往下跳)。要牢记,提前预防比骨折后康复更重要。

儿童骨折康复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科学的“战役”,从急救的冷静处理,到康复阶段的循序渐进,再到日常防护的未雨绸缪,每一步都关乎孩子骨骼健康。家长掌握这些知识,就能为孩子骨折康复保驾护航,让孩子重新“骨力全开”,快乐成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