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艳  单位:绵阳市肿瘤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3
0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吞咽功能可能悄悄退化,吞咽障碍这一问题也逐渐凸显。它不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有直观的监测指标,常被误认为“年纪大了吃饭慢很正常”,却可能引发营养不良、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据统计,约三成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因此,了解它的早期信号,早发现、早干预,对守护老年人健康至关重要。

认识老年吞咽障碍

老年吞咽障碍是指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减退、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口腔咽喉疾病或术后恢复不佳等原因,导致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出现不协调、不顺畅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咽不下去”或“咽不干净”。正常吞咽需要口腔、咽喉、食道肌肉和神经协同工作,而老年人肌肉力量减弱、吞咽反射延迟,再加上疾病影响,就容易打破这种协同,埋下健康隐患。

老年吞咽障碍的早期信号

吞咽障碍的早期表现往往不明显,需要照护者和老年人自身细心观察,主要可从三方面留意:

首先是进食时的异常。比如喝水、吃粥等流质食物时,频繁出现呛咳,有时甚至会咳到脸红、流泪;吃固体食物时总说“喉咙卡着东西”,需要反复吞咽或咳嗽才能缓解;进食速度明显变慢,原本10分钟能吃完的饭,现在要花20分钟以上,还经常漏饭到嘴角,咀嚼时嘴巴动作不协调,像“含着食物没嚼透”。

其次是进食后的不适。吃完东西后,老年人会频繁清嗓子,说“嗓子里有痰”,声音也变得嘶哑、低沉;有时会觉得胸口发堵,甚至出现反酸、烧心的感觉;更要注意的是,痰液中若偶尔带有食物残渣,很可能是吞咽不彻底导致食物残留。

最后是间接信号。若老年人没有刻意节食,体重却在1-2个月内下降5公斤以上,可能是进食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此外,反复发生肺炎、支气管炎,也可能是食物或唾液误吸入肺部引发的,这些都可能与吞咽障碍有关。

发现信号后该怎么做

一旦观察到上述信号,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及时就医。建议带老年人到老年科、康复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通过“吞咽功能评估”判断情况——除了让老年人吃不同性状的食物观察吞咽动作,还可能借助纤维喉镜吞咽功能检查,直观查看咽喉部结构运动,或通过吞咽造影检查,明确食物在食道内的流动情况,精准判断障碍程度与原因。

在家庭照护上,要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比如将水、牛奶等稀流质用增稠剂调稠,避免呛咳;将肉类、蔬菜切碎煮软,或制成泥状,方便吞咽;避开汤圆、年糕等黏性大、干硬的食物,减少喉咙卡顿风险。进食时让老年人保持坐位或半坐位,不要躺着吃;喂饭速度放慢,每次少喂一点,确认前一口咽下去了再喂下一口,避免催促。

日常预防与护理

平时可以帮老年人做些“吞咽锻炼”,比如让他们反复鼓腮10-15次,锻炼面颊肌肉;舌头尽力向外伸、左右摆动各10次,再分别顶上、下牙龈各10次,增强舌头灵活性;做空吞咽动作时配合低头,能更好地挤压咽喉部,减少食物残留,每天练3-4次,每次10分钟,逐步提升口腔和咽喉部肌肉力量。还要注意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刷牙,减少口腔细菌,避免因口腔问题加重吞咽不适。另外,饮食温度也需留意,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可能刺激咽喉黏膜,加重吞咽不适,建议将食物温度控制在37-40℃左右,接近人体正常体温,更易被老年人接受。同时,进食时尽量营造安静、轻松的环境,避免看电视、聊天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注意力不集中会进一步延迟吞咽反射,增加呛咳风险。

照护者要耐心观察,不要觉得“老年人吃饭慢很正常”就忽视异常信号。吞咽障碍早干预,不仅能减少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的风险,还能让老年人更安全地享受进食,维持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