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旬  单位: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06
22

细菌培养与鉴定为医学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供了关键依据。通过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培养和鉴定细菌,医生能够确定感染的病原体,从而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一、细菌培养的基础

1.培养基的选择。①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实现细菌良好生长的关键,例如血平板富含血液成分,适用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培养,能够满足其对营养和氧气的需求;而巧克力平板因含有血液加热后的成分,更适合营养菌的生长,如脑膜炎奈瑟菌等。②特殊要求:某些细菌对培养基的成分有特殊需求,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需要富含脂质和卵黄的培养基(如改良罗氏培养基)才能良好生长;而厌氧菌则需在无氧环境下使用专门的厌氧培养基,如厌氧血平板或厌氧肉汤,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2.样本采集与处理。①无菌操作:样本采集过程中,任何污染都可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因此采样时必须使用无菌容器和工具,避免样本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②样本类型: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可采集多种类型的样本。例如血液样本可用于检测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伤口分泌物则可用于局部感染的病原菌检测。

3.培养条件。①温度:一般来说,35~37°C是多种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最佳温度,但一些特殊细菌如嗜冷菌(如假单胞菌属中的某些菌株)则需在较低温度(如22~28°C)下培养,以满足其生长需求。②气体环境:需氧菌需要在有氧环境中生长,而厌氧菌则在无氧环境中生长更佳。此外还有一些兼性厌氧菌,它们既可以在有氧环境中生长,也能在无氧环境中生存,只是生长速度和代谢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二、细菌鉴定的方法

1.形态学观察。①革兰氏染色:通过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和复红复染等步骤,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大类。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厚,含有大量肽聚糖,可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而呈紫色;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薄,肽聚糖含量少,易被酒精脱色,最终呈现复染剂的红色。②显微镜检查: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及排列方式。例如链球菌呈链状排列,葡萄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而杆菌则呈杆状。这些特征有助于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2.生化反应测试。①糖发酵试验:通过检测细菌是否能够发酵特定的糖类产酸产气,可对细菌进行初步分类。例如大肠埃希菌可发酵乳糖产酸产气,而伤寒沙门菌则不发酵乳糖。②酶活性测定:如氧化酶试验可用于区分革兰阴性菌中的肠杆菌科细菌(氧化酶阴性)和非发酵菌(氧化酶阳性);尿素酶试验则可用于鉴定幽门螺杆菌等产尿素酶的细菌。

3.分子生物学技术。①PCR扩增:针对细菌的特定基因片段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快速、准确地鉴定细菌种类。例如针对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可用于细菌的属、种水平鉴定。②基因测序:通过对细菌基因组序列的分析,可实现精确到种甚至株水平的鉴定,这在复杂感染和耐药菌株鉴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三、临床应用与挑战

1.疾病诊断。①感染性疾病:细菌培养与鉴定是确诊感染性疾病的“金标准”,能够明确感染源并指导合理用药。例如在肺炎、脑膜炎等疾病中,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可确定病原菌,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②药敏试验:与细菌培养同步进行的药敏试验可测试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帮助临床选择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2.面临的挑战。①耐药性问题: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给细菌培养与鉴定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增加了感染治疗的难度,需要更精准的耐药基因检测技术。②快速检测需求:传统培养方法耗时较长,难以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需求。因此,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如快速培养系统、分子诊断技术等,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总而言之,细菌培养与鉴定作为医学微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

张旬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7-04
来源:成都市金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