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结核菌素试验(也称PPD)筛查结果显示“强阳性”,先不必过度惊慌。这一结果虽不意味着绝对患上了肺结核,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警示信号。
可能的情况
感染了结核菌但未发病:PPD试验呈强阳性很可能意味着体内已经不幸感染了结核菌,只是目前正处于潜伏期。此时,幸运的是身体尚未出现肺结核的典型症状,也不会将结核菌传染给他人。这主要是因为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它像英勇的卫士一样,将结核菌“囚禁”在一定范围内,使其暂时无法兴风作浪,破坏身体的正常机能。
曾经接种过卡介苗:卡介苗作为一种常见的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后会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不过,与真正的结核菌感染有所不同,由卡介苗引起的PPD强阳性通常反应相对较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阳性反应会逐渐减弱,最终可能转为阴性。
存在活动性肺结核:尽管PPD皮试强阳性并非绝对等同于活动性肺结核,但它确实也有可能提示目前正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这意味着结核菌在体内处于活跃状态,正在积极地引发一系列病变,对身体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此时,必须尽快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需要做的检查
胸部X光或CT检查:这是肺结核诊断过程中最常用且基础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胸部X光或CT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肺部的组织结构,查看是否存在结核病变的迹象。如果胸部X光或CT发现异常,这些异常影像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将为进一步判断是否为活动性肺结核提供重要依据。
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这两种检查方法主要针对痰液进行检测。痰涂片检查是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痰液涂片,查找其中是否存在结核菌。痰培养则更为准确,它通过将痰液接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让结核菌生长繁殖,从而确定其是否存在。痰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出结果,因为结核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结核菌素斑点试验(T-SPOT)或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这两种血液检查方法可以检测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反应,通过捕捉特定的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来判断结核菌感染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这两种方法有助于区分潜伏性结核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并且它们的一个显著优势是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因此可以作为PPD皮试的有力补充检查手段。
不同情况的应对措施
如果经过上述一系列仔细的检查,排除了活动性肺结核的可能,那么说明目前处于潜伏性结核感染状态。潜伏性结核感染虽然不像活动性肺结核那样对身体造成直接的严重损害和具有传染性,但为了降低未来发病的风险,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通常采用抗结核药物,连续服用3个月左右。同时,患者自身也应注重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对于肺结核密接者筛查出PPD强阳性的情况,有以下几个关键点需要大家牢记:
第一,务必明确PPD强阳性并不等同于肺结核。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过度恐慌,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第二,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是极为必要的。胸部X光和痰液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后续步骤,这些检查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帮助确定是否存在活动性结核病。只有通过这些检查,才能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坚实依据。
第三,如果确诊为潜伏性结核感染,医生推荐进行预防性治疗时,不要犹豫。预防性治疗是一种积极的干预措施,它可以显著降低未来发病的风险,为自己的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第四,如果经过检查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则必须立即遵循“四早”原则,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治愈肺结核的关键,通常是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疗程一般至少为6个月。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同时,还需要定期复查,包括复查胸部X光、痰涂片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播给他人。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