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秋菊  单位:广西梧州市蒙山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5
431

“抱娃时突然漏尿,赶紧找厕所却来不及”“笑一笑、打个喷嚏,或迈个大步裤子就湿一片”……这些藏在生活细节里的尴尬,是许多产后妈妈的“难言之隐”。

先明白产后漏尿

怀孕时,子宫逐渐增大,盆底肌(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像一张“吊网”,持续承受胎儿、羊水和腹腔脏器的压力,逐渐被拉伸甚至撕裂。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进一步挤压盆底,可能导致肌肉损伤或神经支配减弱。产后若盆底肌未得到及时修复,这张“吊网”就会松弛,无法有效支撑膀胱、子宫等器官。

自查漏尿程度——

轻度:仅在剧烈运动、打喷嚏、咳嗽时漏尿,日常活动无影响;

中度:轻微活动(如快走、提重物)或体位改变(如从坐位站起)时漏尿;

重度:安静状态下(如平躺)也会漏尿,需频繁使用护垫或尿垫。

自救方法一:凯格尔运动

凯格尔运动是国际公认的盆底肌修复核心方法,但关键在于“精准找到盆底肌+正确发力”。

第一步:定位盆底肌。排尿时突然中断尿流,此时能感受到阴道/肛门周围收缩的肌肉群,就是盆底肌(注意:日常训练时不要用排尿中断法,以免引发尿潴留)。

第二步:规范动作。平躺或坐直,收缩盆底肌(想象“夹断”肛门),保持5秒,然后缓慢放松10秒,重复10次为一组,每天做3组。熟练后可延长收缩时间至10秒,放松时间缩短至5秒,逐步增加强度。

注意:避免收缩腹部、大腿或臀部肌肉(可用手轻触腹部,确认无隆起);训练时保持自然呼吸,不要憋气。坚持4~6周,多数人能感受到漏尿频率降低。

自救方法二:腹式呼吸

很多人漏尿时会不自觉地屏气、收紧腹部,反而会加重盆底压力。腹式呼吸能放松全身肌肉,帮助盆底肌恢复弹性。

练习方法:平躺,双手放于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鼓起),停顿2秒,然后用嘴缓慢呼气(腹部逐渐凹陷)。每天练习5~10分钟,可在哺乳后或睡前进行。长期坚持,能改善因紧张导致的盆底肌痉挛,使血液循环畅通,加速受损盆底肌的修复,间接缓解漏尿。

自救方法三:调整生活习惯

生活中许多细节会加重盆底负担,调整习惯能直接降低漏尿风险:

控制体重:产后体重增加,盆底承受的压力就会相应增加。若BMI≥24(超重),需通过饮食+适度运动减重(如每天快走30分钟);

避免腹压骤增:咳嗽时用手轻压腹部(减少冲击力);打喷嚏前提前收紧盆底肌;提重物时保持背部挺直,用腿部发力而非腰部;

减少久站久蹲:长时间站立或蹲着会增加盆腔充血,加重盆底肌松弛。哺乳时可垫高脚凳,抱娃时让宝宝贴近身体(减少腹部前倾);

选择透气衣物:穿宽松棉质内裤,避免紧身裤摩擦刺激;准备专用成人纸尿裤或护垫,减少尴尬。

自救方法四:膀胱训练

膀胱训练通过调整排尿习惯,增强膀胱的储尿能力。具体步骤:

记录排尿:连续3天记录每次排尿的时间、尿量和漏尿诱因(如咳嗽、大笑),了解自己的排尿规律;

延迟排尿:当有尿意时,尝试忍耐5~10分钟再去厕所(从短时间开始,逐步延长),帮助膀胱适应“延迟”;

定时排尿:无论是否有尿意,每2~3小时去一次厕所(白天),夜间可延长至4~5小时,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或过度排空。

自救方法五:盆底肌筋膜放松

部分妈妈漏尿是因为盆底肌过度紧张(如分娩时肌肉拉伤后痉挛),反而无法正常放松。此时需要先放松筋膜,再激活肌肉。

简单放松法:平躺,双腿屈膝,双手放于臀部下方。深吸气时,让臀部自然下沉(放松盆底);呼气时,轻轻抬起臀部(感受盆底轻微拉伸)。重复10次,每天2组。若感觉盆底有明显“硬结”或疼痛,可配合热敷(40℃左右热毛巾敷下腹部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自救方法六: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说明漏尿可能合并其他问题(如盆底肌严重撕裂、神经损伤、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需尽早到医院就诊:漏尿持续加重(如从轻度发展为中度);伴随排尿疼痛、尿频尿急(可能合并尿路感染);出现阴道坠胀感、子宫脱垂(可自行观察外阴是否有肿物脱出);自我训练4~6周后无改善。

医院可借助盆底治疗仪,通过电刺激检测来评估肌肉功能,并制定个性化方案(如生物反馈治疗、低频电刺激、磁疗等);配合家庭训练,效果会更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