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脑梗死是卒中中最为危急的类型之一,常常伴有大面积脑组织缺血坏死、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等严重表现,必须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接受密切监测与积极治疗。很多家属在病人进入ICU后,对“医生到底在做什么”充满疑问和焦虑。实际上,ICU医生在为重症脑梗患者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医疗干预,目标不仅是挽救生命,更包括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防止并发症,为患者后续康复创造可能。
一、稳定生命体征,防止病情恶化
脑梗死初期,维持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稳定是ICU治疗的首要目标。大面积脑梗患者往往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出现高血压、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变化。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控血压,必要时应用升压或降压药物,并配合机械通气以保障氧合充分。通过动脉置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实时动态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确保重要脏器尤其是大脑的灌注压力维持在安全范围。
二、控制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重症脑梗的一个重要风险是颅内压升高,导致脑组织移位,即所谓“脑疝”,这是导致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生会密切关注瞳孔变化、意识状态、颅内压数值等指标,采用甘露醇、高渗盐水等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进行镇静镇痛,减少因躁动诱发的颅压波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能考虑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通过外科手段释放颅腔压力,避免进一步脑损伤。每一个操作都基于精确的评估与监测,以换取大脑更多生存空间。
三、规范抗栓治疗,预防血栓扩展
大部分脑梗患者在入院前已接受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治疗,但即使恢复部分血流灌注,仍存在再梗死或血栓扩展风险。ICU医生会在评估出血风险后,合理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控制血液黏稠度,防止新血栓形成。同时会密切监控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对于不能使用药物抗凝的患者,则可能使用间歇性气压泵等物理措施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策略以实现安全与有效之间的平衡。
四、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止多器官衰竭
重症脑梗不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也常波及肝、肾、肺等多个器官。ICU医生需要每日评估心、肺、肝、肾等系统功能指标,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如出现急性肾损伤,则通过限制液体摄入、调整药物剂量或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支持肾功能;如肺部感染发展为呼吸衰竭,则应用无创或有创通气;如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衰表现,则需给予对症治疗。这些操作不仅是支持治疗,更是控制脑梗进展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五、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提高存活质量
ICU管理中,重症脑梗的并发症处理是重要一环。由于长期卧床和神志不清,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医生与护理团队紧密协作,制定翻身计划、加强气道管理、定期吸痰、应用抗生素等方式降低感染风险。同时根据患者营养状态,制定个体化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方案,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力维持。对出现癫痫的患者会立即启动抗癫痫治疗,避免脑损伤加重。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管理,实则在重症患者救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神经功能评估与康复介入,为预后打基础
即便生命体征稳定,重症脑梗患者仍可能面临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言语功能缺失等严重后遗症。ICU医生会每日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包括格拉斯哥昏迷指数、NIH卒中量表等,观察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策略。病情允许时,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已成为共识,包括床旁肢体运动、吞咽训练、语言刺激等,有助于减缓肌肉萎缩和功能退化。康复医师、护士和医生共同协作,争取在ICU阶段就为患者搭建通向康复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