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晓宁  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发布时间:2025-08-13
3433

中医学认为,失眠不单单是一种睡眠问题,还意味着脏腑功能失调以及阴阳失衡。失眠的发生常与劳逸失调、饮食不节及情志失调存在密切的关系。故而,在治疗失眠时,既要重视症状的改善,帮助患者及时入睡,还要从整体出发,对机体内在环境进行合理调整,由根源上解决失眠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中医治疗失眠的几种方法,希望能为饱受失眠困扰的患者提供一些借鉴。

1.中药治疗

肝郁化火或心肾不交型失眠,可采用龙胆泻肝汤,方剂中的龙胆草清热燥湿;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柴胡疏肝解郁,佐以生地黄、木通、车前子等药材,可养阴利湿,有效调理体内湿热,帮助脾胃功能恢复,进而清肝、疏气、安神,缓解失眠症状。

痰热扰心型失眠失眠,可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泻火清心;陈皮、半夏化痰燥湿;枳实、茯苓理气健脾,配合竹茹化痰清热。全方共奏,能清除体内痰热,平复内火,从而安抚心神。

心脾两虚型失眠,常出现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多梦易醒等症状,可采用归脾汤治疗,方中黄芪、人参健脾补气;茯苓、白术与甘草益气健脾;熟地、当归养心补血;龙眼肉、酸枣仁安神宁心;木香醒脾行气。诸药合用,既可养心血,有能补脾气,并使神有所归、心有所养,让失眠症状得以缓解。

2.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经络与穴位,可促进机体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从而改善失眠。针灸治疗失眠时,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门、印堂(醒脑安神)、内关、三阴交(调节脏腑功能)及太冲(平肝潜阳)等。以神门穴为例,作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刺激该穴能够直接调整心神,平复内火,有效治疗各种类型的失眠。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是调和阴阳、调理气血的重要穴位,对该穴位进行针刺,能达到安神安心、理气宽胸等功效,尤其适用于情志不畅引起的失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能够平衡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分泌,如促进褪黑素增加,帮助人体自然入睡。

3.中医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种物理疗法,以按、揉等手法对机体患处体表或特定部位产生作用,能够发挥出改善生理及病理状态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病痛。在治疗失眠时可以采用头部按摩。人的头部有诸多与脑部功能有关的穴位,如风池穴、太阳穴等,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摩,可以刺激头部毛细血管,增加头部气血供应,进而避免大脑活跃过度,减轻疲劳感,改善睡眠质量。失眠患者适合在睡前进行头部按摩,先从额头开始,对太阳穴、颈部与后脑勺依次进行按摩,每次20 min,能够放松身心、提神醒脑及舒缓情绪,促进睡眠。同时,还可进行腹部按摩,以顺时针的方式对腹部进行按摩,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还能起到助眠的作用,对积食引起的失眠十分有效。

4.情志调摄

开展情志调摄时,可采用五音治疗音乐中的徵调音乐,该类型音乐具有“火”的特性,能够入心,减轻压力和焦躁,安抚情绪不安。另外,还可以开展八段锦训练,练习“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降火、安神、镇静的作用。该训练可在晚间进行,通过放松全身肌肉,使思绪更加清晰、内心更加平静,夜间睡眠也将更为安稳。

5.饮食调节

失眠患者晚餐应摄入养心且易于吸收的粥类食物。如将莲子配合龙眼肉熬粥,可补血安神;茯苓结合山药使用,能健脾助眠。另外,睡前1 h饮用适量温热牛奶或蜂蜜水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安神助眠,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辅助睡眠。

总之,中医调理睡眠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至少干预3个月才能收获明显效果。治疗期间,患者还应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如每日午睡时间过长或熬夜等。在平常生活中,还可适当开展一些锻炼,如瑜伽、太极拳等,进一步放松身心;还可优化睡眠环境,如采用决明子制作的枕头、选择舒适透气的床上用品或播放轻柔的助眠曲,并营造昏暗、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以促进入睡。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