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韩英  单位:衢州市中医医院血液透析科  发布时间:2025-08-06
762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以对称性肌肉疼痛和晨僵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性疾病,常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3倍。该疾病最典型的表现为晨起时颈肩部、上臂、臀部和大腿根部等近端肌群的持续性酸痛,如同被“灌了铅”般沉重。尽管名称中有“肌痛”二字,但风湿性多肌痛病变核心并非肌肉本身,而是肌肉周围组织(如滑膜、肌腱)的炎症反应。它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长期肌肉无力、活动受限,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若合并巨细胞动脉炎可能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因此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尤为重要。

一、如何早期识别风湿性多肌痛?

(一)典型症状:

(1)晨僵明显:早晨起床时肌肉僵硬,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0分钟,甚至长达数小时,活动后逐渐缓解。

(2)对称性肌肉疼痛:早晨起床时颈部、肩带(肩膀到上臂)、骨盆带(臀部到大腿根部)出现对称性疼痛。

(3)活动受限:由于肌肉疼痛和僵硬,患者可能难以完成梳头、穿衣、上下楼梯等日常动作。

(4)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随低热(体温常在37.5℃-38℃之间波动),不明原因的疲劳感,食欲减退、体重下降(3个月内下降>5%),夜间睡眠易被疼痛惊醒。

(二)简易自测法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

(1)50岁以上人群;

(2)晨僵时间>30分钟且持续1个月以上;

(3)双侧肩部或髋部疼痛影响日常活动;

(4)血沉>40mm/h或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

二、发病后如何自我管理?

(一)规范用药:切忌擅自停药

风湿性多肌痛首选治疗是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5-20mg/天),多数患者在24-48小时内即可出现显著改善。但需注意严格遵循医嘱阶梯式减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配合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代谢指标。

(二)合理运动

(1)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改善肌肉僵硬和关节灵活性。

(2)拉伸训练:每天进行肩颈部、腰背和下肢的拉伸,缓解晨僵。

(3)避免久坐:建议每1个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三)饮食营养管理

多吃富含Omega-3的抗炎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新鲜蔬果(如蓝莓、菠菜)和全谷物,减少高糖、高脂和加工食品。长期使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日常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建议多晒太阳。饮食宜清淡,采用蒸煮炖方式,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

(四)环境与生活调节

寒冷可能诱发疼痛,冬季注意穿戴护膝、围巾保暖。保持良好的睡眠,可使用记忆棉枕头和硬板床,保持脊柱自然曲度。注意身心压力调节,可通过冥想、正念呼吸等方式缓解焦虑。

并发症预警信号,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新发头痛(尤其是太阳穴处搏动性疼痛);(2)视力突然下降或复视;(3)咀嚼时颌部疼痛;(4)头皮触痛明显。

四、如何预防风湿性多肌痛?

(一)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饮食营养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压力。

(二)适度运动:坚持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瑜伽等;运动前后充分热身和拉伸,避免肌肉损伤。

(三)控制慢性炎症:及时治疗牙周炎、慢性咽炎等感染性疾病;管理好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四)定期体检: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如有不明原因肌肉疼痛或晨僵,尽早就诊风湿免疫科。

总结

风湿性多肌痛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在1-2年内逐渐停药并恢复正常生活。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及时就医;破除“激素恐惧”,建立与风湿科医生的长期随访关系;配合运动、饮食和心理调节,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发病风险,中老年人应更关注自身肌肉健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衢州市中医医院 余韩英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