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科护理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在基础医学知识中营养管理非常重要,老年人需摄入高蛋白、低盐低脂、高纤维食物,以预防肌少症、便秘和心血管疾病,慢病管理是护理重点需按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因此预防跌倒尤为关键,可通过加强下肢肌肉锻炼、合理使用助行器、优化居家环境(防滑地板、扶手)来减少风险,同时老年人需要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固定作息、减少夜间刺激,这也有助于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一、个性化营养管理
(一)根据身体状况调整饮食
每位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因此饮食需要因人而异,对于有高血压的老人要控制盐分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以帮助平衡血压,如果有糖尿病就要少吃高糖食物,如甜点、白米饭,而选择低血糖指数的食物,比如燕麦、糙米和高纤维蔬菜,对于胃口差、营养不良的老人可以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牛奶,以防止肌肉流失,如果有骨质疏松则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多晒太阳,多吃牛奶、豆制品、小鱼干等,因此个性化饮食能帮助老人更好地维持健康,减少疾病困扰。
(二)饮食均衡不过量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变弱,不能吃太油腻、太难消化的食物,同时也不能为了养生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老年人的饮食应均衡搭配,每天都要摄入蛋白质、蔬菜水果、适量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例如一餐可以搭配瘦肉或豆制品+深色蔬菜+适量米饭+坚果,这样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此外老年人吃饭要细嚼慢咽,减少胃肠负担,同时避免暴饮暴食,以防消化不良或血糖波动,老年人需要适当控制饭量,每餐吃到七八分饱,既保证营养,又不会让身体负担过重,这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三)注意补水和饮食安全
老年人的口渴感较弱,容易忽略喝水,但缺水会增加便秘、血液粘稠度高、尿路感染等风险,因此老年人每天应主动补充1.5-2升水,可以喝温开水、淡茶水或低糖豆浆等,以此避免碳酸饮料和浓茶,以免刺激肠胃,除了补水老年人的饮食安全同样重要,由于老年人的咀嚼和吞咽能力下降,食物要尽量做得软烂易嚼,比如将肉类炖煮得更软,蔬菜切细或做成泥状,以防噎住,老年人需要避免食用过期、发霉、变质的食物,以此防止食物中毒,因此老年人需要关注饮食安全才能真正让营养管理发挥作用,让晚年生活更加健康舒适。
二、慢病精准监测
(一)定期监测,掌握健康变化
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骨质疏松等,这些疾病通常不会一下子发作,而是慢慢发展,所以定期监测身体数据非常重要,例如高血压患者要每天测量血压,最好在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前记录,避免血压突然升高引发中风,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测血糖,了解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变化,以此防止血糖过高或过低,心脏病患者可以测量心率和血氧,如果有胸闷、心悸等不适要及时就医,而骨质疏松的老人可以每年做骨密度检查,提前预防骨折风险,为此老年人需要坚持监测,这样才能了解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二)合理用药,避免乱吃药
慢性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但很多老人容易漏服、误服或乱吃药,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危险,例如有些老人觉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但高血压药不能随便停,否则可能导致血压反弹,引发中风或心脏病,有些糖尿病患者自己随意调整胰岛素剂量,这会导致低血糖昏迷,十分危险,因此老人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吃药,不要擅自加量或减量。
(三)关注身体信号,及时就医
慢病患者要学会留意身体的异常信号,因为许多严重的疾病是由小症状发展而来的,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出现头晕、视力模糊、剧烈头痛,这可能是中风的前兆,老年人需要立刻就医,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出现伤口不愈合、手脚麻木、视力下降,这可能是并发症的表现,应该尽早检查,心脏病患者如果出现胸闷、心悸、呼吸急促,这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征兆,老年人不能拖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