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或慢阻肺)是一种高发于秋冬季和中老年群体的常见慢性气道疾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
1.主要由于吸烟或吸入其他有害颗粒等原因引起气道、肺泡异常导致气流阻塞,患者会感到呼吸费力或吸不上气,常伴有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等不适。
2.也正是因为这个“慢”字,在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许多人并没有重视,若是任由其发展,拖到急性加重期或肺功能很差的时候,就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出现活动后喘息、气紧、呼吸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慢阻肺急性加重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道感染,其他诱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吸入过敏原、外科手术、应用镇静药物、环境理化因素(如气温变化等)、不规范治疗等。据统计,我国慢阻肺患者平均每年会发生0.5~3.5次急性加重,但仅有1.6%的患者真正理解急性加重的含义,高达1/3的患者甚至没有意识到急性加重的发生,未报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比例高达53%。
慢阻肺的危害
1.肺功能下降
慢阻肺患者25%的肺功能下降可归因于急性加重,且部分患者在急性加重8周后肺功能仍然处于受损状态,难以恢复至急性加重前的水平。在这一时期,患者的肺活量和气体交换能力会显著降低,不仅呼吸会变得更加困难,还可能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全身器官的功能。肺功能的急剧恶化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成为永久性损伤,进一步加速慢阻肺的进展。
2.生活质量下降
急性加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患者可能会经历呼吸困难的加剧,即使是最基本的穿衣、洗澡或短距离行走,也变得异常艰难。病情严重时,患者甚至可能需要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体力活动的受限不仅限制了患者的社交活动,患者还会因为病情的反复而感到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不良情绪。
3.合并症增加
慢阻肺急性加重不处理或者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合并症出现。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肺栓塞、气胸、骨质疏松、抑郁症等。
呼吸衰竭表现为低氧血症(血液中氧气含量不足)和高碳酸血症(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可导致肺性脑病,患者可表现为嗜睡、语言功能紊乱甚至昏迷。急性加重期还可能增加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可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不少慢阻肺患者还合并焦虑抑郁症。
慢阻肺的治疗
戒烟,减少室内外空气的污染;规范用药:遵医嘱正确使用吸入制剂(切勿擅自停药或减量)及其他药物;控制呼吸道感染,预防感冒,建议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需坚持长期家庭氧疗(低流量<2L/分,每天大于15小时),必要时可进行家庭无创通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呼吸操、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适当的体育锻炼;科学、合理的膳食安排;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抵抗力。
急性加重期治疗:控制性氧疗:氧疗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的基础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浓度,通过血气分析来了解吸氧效果;2、药物治疗: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激素或全身使用激素。若同时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脓痰,建议住院治疗,同时予祛痰止咳等对症治疗;3、机械通气:若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早期使用无创通气可显著改善症状,若病情进一步加重需要给予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病程长,反复急性加重,伴有多种合并症,需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减少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应了解慢阻肺的相关知识,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关键。应做到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用药、进行康复运动和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