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杰  单位:南部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305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许多患者经过治疗后进入康复期,却常因卧床时间长、呼吸肌力量减弱等问题,面临呼吸功能恢复缓慢的困境。科学的呼吸功能锻炼是帮助患者从卧床状态逐步过渡到下床活动、重建呼吸能力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把握锻炼要点,才能有效提升康复效果。

锻炼前评估:精准判断患者耐受度

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前,护理人员需完成全面评估,为后续方案制定提供依据。首先关注患者基础病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栓塞等原发病控制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禁忌症。其次通过肺功能检查、血氧饱和度监测,明确患者通气功能与氧合状态 —— 若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低于 90%,需先改善氧疗方案,再逐步开展锻炼。同时还要评估患者的体力状况,如肌力分级、活动耐力,以及意识状态和配合程度,对认知障碍患者需调整指导方式,借助家属协助完成锻炼。

卧床期锻炼:筑牢呼吸功能基础

卧床阶段是呼吸功能锻炼的起始环节,核心在于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通气,为下床活动打基础。此时常用的锻炼方法有腹式呼吸与缩唇呼吸联合训练。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双手分别放于腹部和胸部,用鼻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随后用嘴缩成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为吸气时间的 2-3 倍,每次训练 10-15 分钟,每日 3-4 次。护理人员需在旁观察,及时纠正患者 “胸式呼吸为主” 的错误动作,通过触诊腹部感受起伏,确保动作标准。

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体位引流与有效咳嗽训练不可或缺。护理人员根据病变部位调整患者体位,如肺下叶病变取头低脚高位,配合手掌空心拍背,从下往上、从外向内促进痰液松动。指导患者先深呼吸 3 次,在第 3 次呼气时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避免无效咳嗽消耗体力。

下床过渡:循序渐进提升活动能力

当患者卧床锻炼耐受良好、血氧饱和度稳定时,可逐步过渡到下床活动相关的呼吸功能锻炼。首先从床边坐起开始,协助患者将床头抬高至 90°,坐于床边,双脚着地,进行腹式呼吸训练 5-10 分钟,观察有无头晕、气促等不适。适应后开展站立位呼吸训练,护理人员搀扶患者站立,指导其在站立状态下保持规律的缩唇呼吸,同时进行缓慢的转身、原地踏步等简单动作,每次活动时间从 5 分钟逐渐增加至 15-20 分钟。

在患者活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出现心率加快超过基础值 20 次/分、血氧饱和度下降至 92% 以下,应立即停止活动,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并吸氧。同时指导患者在活动前进行深呼吸,活动中保持呼吸与动作协调,避免憋气,活动后进行放松呼吸,促进心肺功能平稳恢复。

护理注意事项:细节保障锻炼安全

呼吸功能锻炼的护理指导需注重个体化与安全性。对于老年患者或体质虚弱者,应适当降低锻炼强度,延长休息间隔;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呼吸机参数调整锻炼方案,避免因锻炼导致通气不足。此外,护理人员需加强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锻炼的重要性、正确方法及应急处理措施,鼓励家属参与监督,提高患者依从性。

从卧床到下床,呼吸科患者的呼吸功能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护理人员通过科学评估、精准指导、动态监测,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呼吸肌力量与活动能力,不仅能缩短康复周期,更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其回归正常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