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在婴幼儿成长的旅程中,喂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喂养方式不仅关乎宝宝的营养摄入和身体发育,更对其心理、情感和认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近年来,“顺应喂养” 这一科学理念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为家长们提供了一种更加贴合婴幼儿需求的喂养方法。
什么是顺应喂养
顺应喂养(Responsive feeding)又称回应性喂养,是一种强调父母和孩子在喂食时互动的婴幼儿喂养模式,它要求父母根据孩子的需要及时提供安全、有营养的食物,并鼓励孩子通过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发出饥饿或饱足的信号。
这种喂养方式不仅关注孩子的营养摄入,还注重在喂养过程中培养孩子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并让孩子从养育者处感受到爱、尊重及安全感。
顺应喂养的重要性
1.促进营养均衡,预防超重肥胖或营养不良
顺应喂养鼓励提供多样化的食物,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各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当孩子能够自主选择食物时,他们更有可能摄入均衡的营养,避免因强迫进食某种食物或限制某些食物摄入而导致的营养失衡。强迫进食容易导致孩子进食过量,长此以往会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而过度限制孩子饮食,又可能使孩子摄入不足,引发营养不良。
2.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顺应喂养为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索食物的机会,能让他们逐渐学会享受进食过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当孩子可以自己决定吃多少时,他们会更加关注身体的饥饿和饱足信号,不会因为外界压力而过度进食或节食。同时,在父母积极引导和示范下,孩子也更容易接受各种健康食物,避免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的形成。
3.增强亲子关系
顺应喂养中,父母专注于孩子的需求,给予耐心回应和关爱,孩子能真切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注。这种积极的情感交流能够加深亲子间的情感纽带,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例如,在温馨愉快的进餐氛围中,父母与孩子边吃边交流一天的趣事,孩子会更加享受与父母共度的时光,亲子关系也在无形中得到巩固和升华。
顺应喂养的实施方法
1.营造良好进餐环境
进餐时,父母或喂养者应保持心情愉悦,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不受干扰的就餐环境。确保婴幼儿保持舒适的进餐姿势,最好面朝父母或喂养者,便于彼此互动。避免在进餐时看电视、玩手机,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可以为孩子准备专门的餐椅,固定进餐地点,让孩子从小养成在特定环境中进食的习惯。
2.观察并回应孩子的饥饱信号
父母或喂养者与婴幼儿要有充分的交流和目光接触,方便观察婴幼儿通过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发出的饥饱信号。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来说,把头从乳头上移开、吐出食物或停止进食,都是吃饱的表现。对于添加辅食后的婴幼儿,主动伸手抓食物、张开嘴巴、发出 “啊” 声可能表示想吃。父母要准确识别并及时地、有感情地、恰当地回应这些信号,不要强迫孩子进食。
3.保持规律进餐时间
建立规律的进餐时间表,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形成生物钟,产生正常的饥饿感和饱足感。一般来说,婴幼儿可以每天安排3-4次正餐和1-2次加餐,两餐之间间隔3-4小时。每次进餐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20分钟左右,避免孩子边吃边玩,养成拖沓的进餐习惯。
4.鼓励自主进食
随着婴幼儿逐渐长大,要鼓励并协助他们自主进食,培养进餐兴趣。从一开始让孩子抓握手指食物,如蒸熟的小块胡萝卜、香蕉等,到慢慢使用勺子自己吃饭,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尝试机会和耐心指导。在孩子自主进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食物洒落、吃得慢等情况,父母不要急于帮忙或指责,而是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5.塑造家庭健康饮食行为
家庭整体的健康饮食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父母要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尽量与孩子一起进餐,营造健康饮食的家庭氛围。在准备食物时,要注重食物的多样性和营养搭配,多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如鱼虾蛋奶)、全谷物等健康食材。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项目任务书编号:桂科AD24010024)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