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全霞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8
164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的身体常常发出微妙信号,而肠道作为重要的人体消化器官,其健康状况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近几年,大肠癌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今天,我们“从肠计议”,深入了解大肠癌。

一、认识大肠癌

大肠癌又叫作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发生在结肠和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一般情况下,肠道黏膜细胞会有序的生长和更新,但是,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细胞的生长调控机制会发生异常,开始不受控制的增长、繁殖,逐渐形成肿瘤。早期肿瘤可能只是肠道黏膜上的一个小息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息肉会发生恶变,发展为癌细胞,进一步对周围组织造成侵犯,甚至通过淋巴、血液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高危因素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人体各项机能衰退,肠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明显升高,有数据显示,大肠癌的发病风险从45岁左右就开始明显升高,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二)家族遗传

如果家族当中有直系亲属患有大肠癌,那么家族其他成员患有大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会高出2~3倍。这是因为某些基因突变会在家族当中遗传,如林奇综合征相关基因突变,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人,肠道更容易发生肿瘤病变。

(三)生活方式

长时间食用低膳食纤维、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会让肠道内的环境发生改变,有害菌群产生,产生的毒素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也会导致肠胃蠕动减慢,废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太长;过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提高患癌风险。

(四)肠道疾病

患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道炎症的患者,或者是肠道内存在腺瘤性息肉的患者,因为肠道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或者是息肉影响,更容易发生癌变。

三、症状表现

(一)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正常的排便规律会被打破,可能会出现腹泻、便秘,或者是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比如,原本每天排便规律,一天一次,突然变得几天一次或者是一天多次腹泻,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引起警惕。

(二)便血

便血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但两者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大肠癌引发的便血血液颜色多为暗红色,常常和粪便混合在一起,有时还伴随黏液。痔疮引发的便血血液颜色鲜红,通常在排便后滴出,不和粪便混合。

(三)腹痛、腹胀

肿瘤在肠道内生长容易引发肠道痉挛或者是梗阻,从而导致腹部出现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中下腹部,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四)消瘦、乏力

因为肿瘤消耗身体的营养,患者会在短时期内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而且伴随疲倦、乏力等症状,即便是休息和补充营养以后也很难缓解。

四、治疗手段

早期大肠癌主要选择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将肿瘤和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切除,一般达到根治目的。如果是中晚期大肠癌肿瘤没有广泛转移,可以进行转化治疗,之后争取手术机会,术后再进行其他辅助治疗。对于广泛转移没有手术机会的患者侧是姑息治疗为主,全程化管理。使用化学药物将癌细胞杀死或者是抑制癌细胞生长属于化疗,一般用在术后辅助治疗当中,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也可以用在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当中,可以控制疾病发展。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部位可以对癌细胞的DNA造成破坏,让其失去增殖能力。放疗可以和手术化疗序贯或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给大肠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靶向治疗主要是针对癌细胞特有的靶点进行精准治疗,不良反应较小;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提高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五、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大肠癌发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加快肠胃蠕动,减少高糖、高脂肪、加工肉类摄入,降低肠道疾病发生率。同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加快肠胃蠕动,提高身体免疫力。45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另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心态更有利于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

总之,肠道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了解大肠癌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才可以有效降低该疾病发生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