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夏秋季是人们户外活动的高峰,但草丛、农田、树林里可能藏着一个“隐形杀手”——恙虫!一旦被它叮咬,就有可能染上恙虫病,不仅会持续高烧不退,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相关脏器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病死率高达24.1%!
定义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
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鼠类是主要传染源。此外,兔、猫、猪和家禽等也能感染本病。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2.传播途径:恙螨是传播媒介,人在草地上、农田、树林活动时,被带有病原体的恙螨幼虫叮咬可感染。
3.易感人群:人对本病普遍易感,从事野外劳动、较多接触丛林杂草的工作者是高危人群。
临床典型症状
1.焦痂或溃疡:被叮咬处会出现无痛的红色丘疹,随后形成水疱、坏死,最后形成黑色焦痂,周围有红晕,这是恙虫病的特征表现。
2.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常持续不退。
3.其他症状:可能伴有淋巴结肿大、皮疹(多为充血性斑丘疹)、头痛、全身乏力等。
实验室检测
1.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恙虫病的主要方法。在感染恙虫病东方体之后,产生的IgM抗体在7天之内可以被检测到,而IgG抗体则在初次感染后的十四天以及再次感染后的七天内呈现。目前一般使用外斐试验作为早期的诊断辅助试验,本试验原理主要是用与立克次体有共同菌体抗原的变形杆菌OX19、OX2、OXK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立克次体抗体。外斐氏反应血清效价OXK>=1:160为阳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分子生物学检测中,核酸扩增技术为恙虫病东方体感染检测提供了一种灵敏且特异的方式。恙虫病东方体一旦侵入人体,它会对焦痂区域的内皮细胞和血液中的单核细胞造成感染。可采集焦痂、全血或血液中的白细胞层,用于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定核酸。核酸检测阳性具有重要意义。
3.病原体分离培养,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并培养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东方体是专性胞内寄生菌,因此病原分离培养比较困难。通过使用临床全血或血液白细胞层样本,进行实验小鼠腹腔接种。观察其生理上的变化,并利用吉姆萨染色和PCR技术来检测实验小鼠体内是否存在恙虫病东方体。本方法为确诊实验,阳性可以确诊。
4.宏基因组测序可以从脑脊液、血液、肺泡灌洗液、痰等样本中提取所有的DNA和/或RNA,然后与特定的生物数据库进行比对和鉴定,最终确定样本中是否存在恙虫病东方体。该方法可以直接对样本中的所有核酸序列进行分析,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测手段,并且能在48小时内完成整个检测过程。
治疗
对于恙虫病患者而言,疾病发作后的前两周是就诊的最佳时机,患者此时应多休息、补充水分,以保持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患有高热的病人可以服用解热镇痛药物;而皮肤有特定病变的患者则可以涂抹氯霉素或红霉素等外用药。恙虫病的治疗需要考虑其病原体(恙虫病东方体)是细胞内寄生微生物的特性,故治疗上应选择能穿透宿主细胞膜的脂溶性抗生素,如四环素、喹诺酮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对而言,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和青霉素等抗生素因难以穿越细胞膜,其治疗效果通常不佳。
预防
1.清洁环境
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重点落实防鼠、灭鼠工作,从源头减少恙虫滋生环境。
2.室内通风
保持室内低湿度,常开窗通风,降低恙螨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
3.减少暴露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在户外草地久坐、躺卧,不随意晾晒衣被,减少与恙螨接触机会。
4.野外防护
在进行野外活动时,为防止恙螨叮咬,应穿上长衣、长裤,将带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或苯甲酸苄酯等成分的驱避剂涂抹在裸露的皮肤上。
5.及时就医
若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且有过草地接触或野外活动的经历,需立即到正规医院诊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接触情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