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感冒发烧如同不速之客频繁造访,不少人觉得 “扛一扛就过去”,结果不仅身体难受,还可能传染家人。其实,科学的家庭护理和有效的交叉感染预防,能让身体更快恢复,守护全家人的健康。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感冒发烧时的正确应对方法。
一、感冒发烧居家护理:让身体舒服些
1. 精准监测体温,掌握病情变化
发烧是身体对抗病菌的信号,但体温过高会影响身体机能。建议准备电子体温计,每 4 - 6 小时测一次体温。不同测量部位正常体温不同:腋下 36℃ - 37℃,口腔 36.3℃ - 37.2℃,耳温 36.5℃ - 37.5℃。若腋下温度超 38.5℃,或孩子精神萎靡、哭闹不止,需及时用退烧药并就医。
2. 补充水分,加速新陈代谢
发烧会使身体大量出汗,水分流失快。多喝水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散热排毒。成人每天应喝 1500 - 2000 毫升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儿童根据年龄调整,以尿液清亮淡黄为宜。也可适当喝稀释的鲜榨果汁、米汤,但要避免含糖饮料和浓茶,防止加重肠胃负担。
3. 清淡饮食,减轻肠胃负担
生病时肠胃消化功能减弱,大鱼大肉会增加负担。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原则:主食选小米粥、软面条;蛋白质选鸡蛋羹、豆腐、鱼肉;多吃菠菜、胡萝卜等新鲜蔬菜补维生素。避免油炸、辛辣、生冷食物。
4. 保证休息,增强免疫力
充足休息能让身体集中精力对抗病菌。成人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睡眠,可适当午休;婴幼儿需 12 - 16 小时睡眠,学龄前儿童 10 - 12 小时。保持卧室安静通风,室温 22℃ - 24℃,湿度 40% - 60%,为康复创造舒适环境。
二、预防交叉感染:守护全家健康
1. 做好个人防护,切断传播途径
感冒多由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患者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捂口鼻;每天用 75% 酒精擦拭手机、门把手等接触过的物品。家人照顾患者时也要戴口罩,接触前后用肥皂、含酒精洗手液清洁双手。
2. 保持居家通风,降低病毒浓度
封闭空间易导致病毒聚集,每天至少开窗通风 3 次,每次 20 - 30 分钟,让新鲜空气置换室内污浊空气。若天气寒冷,可分时段开窗,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辅助通风。患者尽量单独居住一个房间,若条件不允许,可使用布帘分隔空间,减少与家人接触。
3. 餐具、衣物单独处理,避免间接传染
患者的餐具、水杯、毛巾等个人用品要单独使用,每次使用后用热水煮沸消毒 15 - 20 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衣物、床单被罩单独清洗,洗涤时加入适量衣物消毒液,洗完后在阳光下暴晒 6 小时以上,利用紫外线杀灭病菌。
4. 减少外出,避免二次传染
患病期间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学校、地铁等,防止传染他人,也避免再次感染其他病菌。若必须外出,务必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社交距离。
三、科学用药:别让错误操作 “雪上加霜”
1. 退烧药别滥用,把握用药时机
体温低于 38.5℃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帮助散热;超过 38.5℃或伴有明显不适,可服用退烧药。成人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儿童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液,但要严格按说明书或遵医嘱控制剂量,避免超量。两种退烧药不能交替或叠加使用,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2. 感冒药别乱吃,认准成分很关键
市面上感冒药种类繁多,很多含有相同成分,叠加服用易导致药物过量。例如,多种复方感冒药含对乙酰氨基酚,同时服用可能造成肝肾损伤。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若不确定,可咨询药师或医生,避免重复用药。
3. 抗生素不能随便用,遵医嘱是关键
90% 以上感冒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只有出现咳黄痰、流黄涕、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等细菌感染症状,且医生开处方后,才能使用抗生素,并按疗程服用,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剂量,以免产生细菌耐药性。
结语
感冒发烧虽常见,但不能硬扛。科学的家庭护理、有效的交叉感染预防和合理用药,是康复的关键。掌握这些知识,就能从容应对,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