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6在日常的门诊诊疗过程中,会遇到高血压患者各种不同的情况,而大多是不能全面了解高血压知识,对于高血压病认知的偏差导致了高血压降压达标率较低,现就我在门诊中遇到的情况归纳以下几点,以供大家对高血压病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对高血压认识的误区
1.不承认自己患有高血压,尤其对于初次测血压较高,而
能达到诊断高血压标准的患者,予以极力否认,进而不再去测量血压,自己不想证实患有高血压,一旦确诊高血压需要每天服药,嫌麻烦。
2.认为高血压就是暂时高,不会长期高,吃一点降压药降
下来就没事了,以后就不用吃了。
3.不管什么降压药,只要这一天吃了就行,不分时间,忘了
一次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就一次的药量,如果等到下次吃药的时间了,那就吃两顿的量。
4.听别人说自己吃的药不好,对身体有什么副作用,就换成其他人说的药物。
不规律服药以及错误用药的情况
1.不承认自己有高血压的患者,不主动就医,就不会用药,再次发现大多是因为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呕吐、乏力而就诊,这时多已达到3级高血压的水平。
2.没有认识到高血压是一个终身疾病的患者,仅在自己感觉身体出现症状或测血压高时才服药,过几天测血压降到正常时就停止服药,导致了此类患者血压控制差,患者自己还纳闷自己的血压为什么忽高忽低,其实就是用药不规律的问题。
3.对于降压药,患者要熟悉所服药物的种类(长效还是短效),根据医嘱或者药品说明书,再结合自身的情况确定服药次数。一般控释片一天一次,缓释片有一天一次的,也有一天两次的;对于一天两次的情况,一般是12小时一次;普通的降压药则根据患者自己的血压,一天服用一到三次不等。
4.听信别人的说法而改变用药,是未根据自身基础疾病情况的盲目行为,可能完全不适合自己,也可能会对自身产生危害。
做好以下几点 控制血压
1.加强高血压病的科普宣传并普及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危害: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不是短暂服药就能治愈的疾病;高血压诊断标准:一般需非同日测量三次,若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均≥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可损伤心、脑、肾,严重时可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
2.改变生活方式:减钠、减油、减体重;戒烟限酒多运动;减少心理压力心态平;少吃、不吃肥肉与动物内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降压标准与用药:血压控制应<140/90mmHg,糖尿病、冠心病、心衰、慢性肾脏病患者应<130/80mmHg,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应<150mmHg;降压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血压高低、是否有合并症、药物有效性和耐受性,选择长效小剂量开始,不可降压过快,在4到12周内逐渐降到目标数值。一种药物不能达到目标血压时,可以联合应用。
通过以上措施,并根据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希望高血压患者能够找到最佳的药物和服药方式,从而更好地让自己的血压达到目标水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