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4月经,作为女性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一旦出现异常,往往暗示着身体内部可能存在问题。其中,月经拖拖拉拉,持续时间过长,是许多女性都遭遇过的困扰。这种情况不仅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还可能隐藏着某些疾病风险,子宫内膜息肉便是其中一个常见的“幕后黑手”。
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简单来说,就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赘生物,如同子宫内壁上长出的一个个“小肉赘”。这些息肉大小各异,小的如同芝麻粒,大的却能有几厘米,数量上也有单发和多发之分。它们大多是良性的,但绝经后女性发现的息肉,恶变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所以绝不能掉以轻心。
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也有少数会恶变,尤其是绝经后发现的息肉需格外警惕。数据显示,育龄女性中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约为10%-15%,是常见的妇科问题。
息肉为何会让月经“拖后腿”
干扰内膜脱落:息肉如同“障碍物”,阻碍子宫内膜均匀同步脱落,部分内膜无法按时完全剥离,导致经期延长、出血拖沓。
血管脆弱出血:息肉表面血管丰富且脆弱,经期易破裂引发额外出血,使经量增多、出血时间拉长,月经断断续续不易干净。
炎症影响修复:息肉常伴局部炎症,炎症因子刺激内膜血管扩张充血,干扰月经后内膜修复止血,导致淋漓不尽。
激素失衡扰乱周期:息肉与激素失衡相互影响,打破雌孕激素平衡,扰乱内膜生长脱落节奏,引发周期紊乱、经期延长。
除了月经异常,还有这些信号要留意
月经量增多:经量明显变大,需频繁换卫生巾,甚至出现经血涌出;长期过多易致贫血,引发头晕、乏力、面色苍白。
非经期出血:两次月经之间可能出现少量出血,如排卵期出血,或性生活、运动后点滴出血。
腹痛:部分人有下腹隐痛或坠胀感,经期可能加重;息肉蒂扭转或合并感染时,腹痛剧烈,还可能伴有发热、白带异常。
不孕或流产:息肉占据宫腔空间,阻碍精卵结合或受精卵着床,影响胚胎发育环境,可能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
怀疑有息肉,该做哪些检查
妇科超声检查:这是筛查子宫内膜息肉最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经阴道超声,能较为清晰地观察子宫腔内的情况,发现是否有异常的占位性病变,判断息肉的大小、位置等。一般建议在月经干净后的3-7天进行检查,此时子宫内膜较薄,更容易发现息肉。
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通过将纤细的宫腔镜经阴道、宫颈放入宫腔内,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子宫腔内的形态,准确地看到息肉的数量、大小、形状以及位置,还能在直视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息肉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
其他检查:有时还会进行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触诊等方式初步判断子宫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有异常肿物;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更全面地了解子宫及周围组织的情况。
发现息肉该怎么处理
观察等待:直径<1厘米、无症状者(尤其年轻有生育需求)可定期超声复查,部分小息肉1-2年内可能自然消退。
药物治疗:用于控制异常出血或术后防止复发,常用孕激素类(如曼月乐环、地屈孕酮)及复方口服避孕药,可抑制息肉生长,但难以根治,停药可能复发。
手术治疗:有明显症状、息肉直径>1厘米或疑似恶变者,建议宫腔镜下切除术(微创、创伤小、恢复快),切除组织需病理检查;少数年龄大、无生育需求且息肉反复伴其他病变者,可能需子宫切除。
月经总是拖拖拉拉,千万不要忽视,很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发出的警示信号。女性朋友们一旦发现月经出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