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系结石引发的“肾绞痛”剧烈且突发,常让患者和家属手足无措。在等待就医或疼痛初期,科学的家庭护理能减轻痛苦、降低病情恶化风险。以下从多方面介绍相关要点。
疼痛发作时的即时应对策略肾绞痛突发时,需快速缓解平滑肌痉挛和炎症反应。让患者保持双下肢屈曲的侧卧位,可放松腰腹部肌肉,减少对尿路的牵拉。若疼痛部位明确,用45℃左右的温热毛巾(垫薄布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热敷疼痛侧腰部,每次20分钟,通过温热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
药物使用要分级:轻度疼痛选对乙酰氨基酚(成人每次500mg,每6小时一次);中重度疼痛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300mg,每12小时一次),其兼具镇痛和抗炎作用,胃溃疡患者改用塞来昔布。疼痛伴随明显尿路痉挛时,可联合颠茄片(成人每次8mg)或山莨菪碱片(每次10mg),服药后需卧床休息,防止药物导致的视物模糊引发意外。
补水与饮食的科学把控疼痛发作时,补水要因人而异。无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可在疼痛缓解间隙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每次100-150ml,每15分钟一次,1小时内不超500ml,避免短时间内膀胱过度充盈加重尿路压力。患者呕吐时,暂停饮水并取侧卧位防误吸,1小时后再尝试少量饮用淡盐水。
饮食上,疼痛发作期间暂停高蛋白、高纤维食物,选米汤、藕粉等清淡流质,减轻胃肠道负担。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可进食少量苏打饼干中和胃酸,避免空腹引发更剧烈恶心。
症状监测的关键细节护理者需准备专用记录本,详细记录:疼痛开始时间、疼痛性质(绞痛/胀痛)、放射部位、缓解方式;每次排尿的时间、尿量、颜色(可用手机拍照对比);体温变化(每2小时测量一次)。
特别注意尿液中是否有沙砾样物质,可用滤网过滤尿液收集,这些结石样本对后续治疗方案制定至关重要。若发现尿液呈现“浓茶色”“洗肉水色”或伴有絮状物,提示尿路黏膜损伤或感染,需立即用干净容器留存样本,就医时携带送检。
特殊人群的护理要点老年人:因对疼痛敏感度下降,若出现精神萎靡、血压下降,即使疼痛不剧烈也需紧急就医。补水时需测量尿量,保持每日尿量在1000-1500ml即可,避免过量引发心衰。
儿童:疼痛发作时多表现为哭闹、拒食、蜷缩体位,可采用温热水坐浴(水温38℃左右,每次10分钟)缓解不适。用药需按体重计算,布洛芬混悬液(每次5-10mg/kg)更为安全。
孕妇:任何止痛药物均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可通过改变体位(如跪姿,臀部抬高)减轻结石对尿路的压迫,同时立即联系产科和泌尿外科会诊。
就医前的准备工作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去急诊:疼痛持续1小时且药物无效;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发热超过38.5℃并伴寒战;出现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休克前兆。就医前做好准备:整理症状记录;携带既往检查报告(如超声、CT片);保留尿液样本;空腹前往(可能需紧急手术)。到医院后优先告知医生“疑似泌尿系结石”,方便快速安排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
缓解期的预防护理疼痛缓解后要立即启动预防措施:每日固定时间饮水(如晨起500ml、睡前300ml),保持尿液呈淡黄色;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尿酸结石少吃动物内脏,草酸结石避免过量吃坚果);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尿路蠕动。
泌尿系结石疼痛发作的家庭护理,核心是“快速缓解、精准观察、及时就医”。掌握这些要点,能在紧急时刻科学应对,为后续治疗打基础,最大程度降低结石带来的健康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