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许多人以为“身体没有不适即身体好”,但无症状高血糖却像“看不见的健康贼”,偷偷地破坏着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中医强调“治未病”,如果你能提前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抓住预警信号,就可以将它(无症状高血糖)挡在身体之外。
无症状高血糖有什么体质分型
在中医看来,是否患病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以下几种体质的人群属于易患人群——
痰湿内蕴证:多见于“腹型肥胖体质”人群,平时容易犯困、身体沉重,舌头上覆盖着厚厚的舌苔,口中常有黏腻不爽之感。
阴虚燥热证:常常感到口干舌燥、时时口渴,夜间易醒,手脚心发热,舌质发红、舌苔薄,即使不运动也容易出汗。
气虚无力型:一活动就感到疲惫乏力、精神不振,食欲正常,大便偏稀,舌苔白,触摸手脚会感觉绵软无力。
瘀血阻滞证:偶尔出现手脚发麻、头晕,舌面有紫斑,面色暗沉,还伴有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中医怎样才能“调理”无症状高血糖
在无症状高血糖的饮食调理中,中医强调“辨证施膳”,通过个性化食疗方案,在辅助调整血糖的同时改善患者体质。
1.饮食
痰湿内蕴证:推荐饮用薏米茯苓茶(制作方法:将薏苡仁20g提前浸泡2-3小时,另加茯苓20g、陈皮15g,加水800-10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30-40分钟,饮茶汤,可反复煎煮1-2次)。
阴虚燥热证:推荐食用蒸贝母梨(制作方法:取一个40~50g的雪梨,将梨核剔除,放入5g川贝粉,置入炖盅或陶瓷碗中,上锅一同蒸20分钟,食用时可将雪梨及川贝粉同食)。
气虚无力型:推荐食用加入莲子、芡实的黄芪山药粥(制作方法:生黄芪用纱布包好,加适量水煮30分钟,捞出药包,取黄芪水,再将淘洗好的粳米、莲子、芡实放入黄芪水中,小火熬煮,粥将成时加入切块的山药,继续煮至山药熟软即可)。
瘀血阻滞证:推荐饮用山楂陈皮饮(制作方法:将生山楂10g、陈皮5g放入茶壶或大杯中,冲入刚烧开的沸水,盖上盖子,闷泡15~20分钟,待茶汤颜色变深、散发出酸甜香气后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
同时,所有证型均需严格限制高升糖指数食物(如蛋黄酥、含植脂末奶茶等),以从日常饮食上控制血糖波动、减轻代谢负担。
2.锻炼
利用零碎时间活动,更容易坚持:等公交时,可踮脚尖,每次30秒,重复5次。看电视时,可练习“腹式呼吸”,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改善身体机能。晚上5~7时(肾经当令)可进行快速行走,每次约40分钟,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左右,锻炼后不宜立即吹空调。
3.艾灸和按摩
可利用身边合适的工具进行按摩,如用圆形梳子背按摩太冲穴(疏肝理气),用加热后的保温杯底部按摩足三里穴(滋补脾胃)。艾灸:气虚、痰湿型患者可用灸盒进行艾灸,每次灸后1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阴虚体质者不宜艾灸,可每日按压太溪穴(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3分钟,女性月经期可适当按摩三阴交穴。
4.生活习惯与心情
养生密码隐藏在生活细节中:需在晚上11点前入睡,子时(23:00-次日1:00)是养阴的关键时期。早晨起床时不要突然起身,可先躺5分钟再起身,预防体位性眩晕。泡脚需选择合适时机:餐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睡前30分钟泡脚为宜。阴虚型人群还可按摩内关穴(腕横纹上两横指处),有助于释放体内“郁气”,避免因情绪波动引发血糖波动。
综上,身体养护从不是“病来了才治疗”,健康调理应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活点滴中。我们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确定调理的切入点,慢慢调整、坚持下去,才能牢牢掌握身体健康的主动权,让那些“无症状”的高血糖风险离你远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