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世秀  单位:泸州市泸县得胜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945

老慢支,即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常因天气变化或受凉而加重。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容易诱发症状反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何安稳度过寒冬?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或许能为您提供一份实用的健康指南。

认识老慢支:寒冬为何是“难关”

老慢支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多因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或反复感染导致支气管黏膜受损。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排痰能力下降,冬季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容易引起气道痉挛,加重咳嗽、胸闷等症状。此外,冬季室内通风减少,病毒和细菌更易传播,增加了感染风险。

从中医角度看,老慢支多属于“咳嗽”“痰饮”范畴。冬季寒气当令,人体阳气内敛,卫外功能减弱,寒邪易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宣降失常,痰浊内停。加之部分患者本身脾肾阳虚,水湿运化不利,进一步助长痰湿,形成“本虚标实”的病理状态。

中医调养:扶正固本,驱寒化痰

中医强调“治未病”,对老慢支患者,冬季养生的核心在于“扶正固本”和“驱邪外出”。

1.饮食调理

冬季饮食宜温润,避免生冷油腻。可常食百合、银耳、雪梨等润肺食材,或适量食用生姜、大枣、红糖等温中散寒之品。推荐一款简单药膳:百合杏仁粥。取百合、甜杏仁适量,与大米同煮为粥,有润肺止咳、健脾化痰之效。若痰多色白,可加入陈皮少许;若气短乏力,可加入黄芪补气固表。

2.穴位保健

日常按摩或艾灸特定穴位,有助于增强体质。推荐两个常用穴位:(1)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常按此穴可健脾益气,提高免疫力。(2)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艾灸此穴可温通肺气,散寒止咳。操作方法:每日按摩穴位几分钟,或艾灸十五分钟左右,以局部温热为度。

3.起居有常

冬季宜早睡晚起,避寒就温。外出时戴好口罩、围巾,保护口鼻免受冷风刺激。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定期通风换气。运动方面,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或每日散步半小时,以微汗为度,避免过度劳累。

西医防治:规范管理,科学应对

西医治疗老慢支,重在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和改善生活质量。

1.规范用药

老慢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使用药物,常见如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以减轻气道炎症、改善通气。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配合使用祛痰药物。冬季尤其要注意预防感染,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2.氧疗与呼吸康复

对于部分缺氧患者,长期家庭氧疗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提高活动耐力。呼吸康复训练也是重要一环,如腹式呼吸法:放松肩部,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缓慢深长呼吸,每日练习数次,可增强膈肌力量,促进痰液排出。

3.急性加重识别与处理

若出现咳嗽加剧、痰量增多或颜色变黄、发热、气促加重等情况,可能为急性加重,需及时就医。切勿自行调整药物,以免延误病情。

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全程守护

中西医结合防治老慢支,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取长补短,形成个体化方案。

1.急性期以西为主,中医辅助:急性发作时,以西药快速控制感染、缓解症状为主,中医可配合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方药,如麻杏石甘汤加减,帮助减轻炎症反应。

2.缓解期以中为主,西医护航:在病情稳定期,中医通过益气健脾、补肾纳肺等方法调整体质,减少发作频率;西医则继续使用基础药物维持,定期监测肺功能。

3.生活方式综合干预: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心理调适等,是中西医共同强调的基础。冬季保持情绪舒畅,避免忧思伤肺,也能助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