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源  单位: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4
87

很多人晨起后常感乏力、面色暗沉,并非气血不足,而是忽略了唤醒气血的“细节护理”。只需利用晨起10分钟,遵循中医“顺时养生”原则,通过简单动作激活经络、调和脏腑,就能让气血顺畅运行,为一天注入活力。

3分钟“顺气式”起身:避免气血“骤动”,平稳过渡

很多人晨起快速起身,易出现头晕、眼前发黑,中医称之为“气血失养”——睡眠时气血运行缓慢,突然起身会导致头部气血供应不足,长期还可能损伤“中气”。正确“顺气起身”分三步,全程3分钟,让气血平稳过渡。

1.侧卧转体:睡醒后先保持侧卧,双腿微屈,将身体缓慢转向另一侧,停留30秒。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对脏腑的牵拉,让气血逐渐“苏醒”。

2.坐起靠枕:双手撑床缓慢坐起,背部靠在床头或枕头上,保持坐姿30秒,同时深呼吸3次。深呼吸能“调畅肺气”,带动气血向上运行至头部。

3.床边垂足:坐起后将双脚缓慢垂放在床边,脚尖轻轻点地,停留1分钟,同时双手自然下垂,轻轻摆动身体。促进下肢气血流动,避免晨起腿部发麻、沉重。

3分钟“唤醒式”洗漱:从清洁到养气血的过渡

多数人晨起洗漱仅关注“清洁”,却不知中医早已将洗漱与养生结合。

1.温水搓脸:取38℃左右温水,双手掌蘸水后轻轻搓热,从下颌沿面颊向上推至额头,再沿耳后向下回到颈部,重复5次。此动作可刺激面部“阳明经”,面部是阳明经的重要循行部位,能促进气血流动,改善晨起面部浮肿、面色苍白。

2.盐水漱口+叩齿:取少量淡盐水,含在口中轻轻鼓动两腮,30秒后吐出,随后闭口做“叩齿”动作,上下牙齿轻轻相叩36次。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叩齿能激发肾精(气血生成源头);盐水漱口可清洁口腔、疏通咽喉经络,适合晨起咽喉干痒人群。

3.温水润鼻:用棉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鼻腔内侧,或用温水直接吸入鼻腔再缓慢呼出。中医视“鼻为肺之窍”,肺主气、司呼吸,晨起鼻腔干燥易致肺气不畅,温水润鼻能滋养肺窍、通畅肺气,为气血运行打好基础。

4分钟“经络激活”按摩:找准3个关键穴位,快速提气

中医认为“穴位是气血的出入口”,晨起按摩关键穴位,能以点带面激活全身气血。推荐3个易找、效果显著的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总计4分钟即可。

1.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是肝经“原穴”。晨起坐姿端正,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左右脚各按揉1分钟,缓解晨起烦躁、头晕,按揉后可感觉情绪平复、头脑清醒。

2.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处,是胃经“合穴”。按摩时用食指、中指并拢按揉,力度稍重,酸胀感向小腿蔓延最佳,改善晨起乏力、食欲不佳。

3.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两寸(约三横指),两筋之间,是心包经“络穴”。心包经负责“守护心气”,晨起按揉能调节心气、通畅血脉,避免晨起心慌、胸闷。按摩时用拇指垂直按压,每次按压3秒后松开,重复15次,适合熬夜后晨起感觉心脏“发沉”的人群。

晨起护理的“禁忌与适配”:根据体质调整,效果翻倍

中医强调“辨证施护”,晨起10分钟护理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避免“误伤气血”。

体质适配:阳虚体质(晨起怕冷、手脚冰凉)者,温水搓脸时可加入“生姜水”,生姜能“温通阳气”;阴虚体质(晨起口干、手心发热)者,应减少叩齿力度,增加温水润鼻次数,避免过度刺激肾精导致津液耗损。

坚持晨起10分钟中医护理,本质是顺应气血运行规律——气血无需刻意“补”,只需在关键时段正确引导,就能自然通畅。一周后可明显感觉晨起乏力缓解、面色红润,长期坚持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